中小企业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推动创新的基础力量,是构成市场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到促进就业与社会稳定,关系到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动下,国内又催生出了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2017年11月于上海奉贤举行的"2017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中小企业节"上表示,"当前中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9%,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小微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然而,就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而言,融资约束一直以来是阻碍其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什么供应链金融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供应链指的是商品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网络结构。其中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因其强势地位成为核心企业,而上下游相对弱势的配套企业大多是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信贷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的专业领域中,以核心企业作为支撑点,为其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服务的同时,把信贷资金投入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企业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整个供应链内企业提供融资的行为。除核心企业之外,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所以供应链金融可以说是一种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由于供应链金融面对的不再是某个单独的企业,而是供应链中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分销商的多个企业,服务的对象更加广泛,其服务的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运转,并通过金融体系与实业体系的合作,实现银行、核心企业、配套中小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多方共赢。
供应链金融的演进与发展
形式上的供应链金融在许多年前就已出现,公元前24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谷物仓单就是一种供应链金融形式,但供应链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则是在现代金融、物流高度发达起来之后的这些年。现代供应链金融概念是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实际问题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由于中小企业运营风险大、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无足够的抵押担保能力以及面对着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和金融体制高度集中和垄断现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外部融资条件苛刻,非正规渠道融资代价大等一系列问题,资金问题严重打压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激情,丧失发展活力,发展规模受限,产品质量无法提升,市场竞争力低下。
该融资模式有这样一个中心理念,既然银行对某单个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较高的风险,那么就要在市场上寻找出与中小企业有合作关系和贸易往来的相关企业,通过一种特殊机制的建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起到共同分担甚至是共同监督的作用。实际上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找的是与中小企业有合作关系的核心大企业,并基于核心企业较高的信用以及它们之间真实的贸易背景,同时也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的监管职能,以此多方共同分担融资贷款的风险,达到降低融资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