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萍乡市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新基建:冷链物流的华丽转身

时间:2020-06-05 10:29 来源:中物联冷链委 点击:
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

新基建如今已成为一个最热络的经济新名词,各行各业都已将其作为行业转型升级一个新的驱动器,冷链行业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对于冷链物流来说,新基建的准确含义或者说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冷链物流新基建主要就是建设更多、更好的硬件设施,诸如冷库、冷藏车乃至冷链园区等。这样认为,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我国的冷链物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棉被加冰块、制冷机加石棉瓦等传统的冷链模式,发展到了今天的现代化冷藏车和冷库,虽然和国外冷链物流同行差得很远,且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线上消费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的要求,差得更远。

但这些地面上的硬件设施,人们毕竟看得见摸得着,所以,也就难怪有人将新基建单纯地理解为买车建库了。





大数据:无处不在的冷链新基建


其实,对新基建的科学理解,国家发改委已有明确定义。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前不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内涵作出正式的解释,即“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


国家提到的新基建这三个方面,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大数据”


就此,也可以说,从国家层面来看,冷链物流的新基建的主要内涵,绝非仅仅指冷库、冷藏车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设施,而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无处不在处处皆可大显身手的冷链大数据。


大数据的权威解释,是指那些数据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复杂的数据集,这种数据集不能用传统的数据库进行转存、管理和处理,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大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差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这一功能,不但适用于所有正在转型升级中的物流企业,更适用于对科技含量和信息化要求更高的冷链物流企业。


理论是枯燥的,大数据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实用价值在哪里呢?举一个最浅显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也许能回答这一问题。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李某,在电商平台购买阿根廷红虾时,由于白天上班家中无人签收,导致多次配送未果。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已屡次在生鲜电商配送中发生,上班族们总是会面临白天无法在家签收,只能随便放在门卫处;或是不得不将收货地址改为公司,却又无法提供良好的储存环境;或是集中在周末进行购买。为此,一家生鲜物流公司针对这些收货“老大难”的问题,便通过大数据的支持,专门为上班族们推出了夜间配送,核心重点城市的消费者只要在14点前下单,即可选择在当天18:00-20:00或20:00-22:00这两个时间段享受夜间配送服务。不仅配送的时间更为迅速,还能更加精准,让上班族们回到家后,可即时收到当天购买的生鲜食材。





大数据:让冷藏车变得更加“有温度”



众所周知,温控是冷链物流的核心技术,过去,冷链物流大多都是简单分为冷冻、冷藏、冷鲜几个大致温控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这种粗放型的温控,已不适应今天的形势了。


如:果蔬的温度应当控制在0摄氏度到10摄氏度之间;冻猪肉在—18摄氏度到—15摄氏度之间;牛羊肉和禽肉在—12摄氏度到—9摄氏度之间;水产品在—18摄氏度到—15摄氏度之间;常温牛奶在4摄氏度到10摄氏度之间;酸奶在2摄氏度到6摄氏度之间;禽蛋类在0摄氏度到3摄氏度之间;速冻果蔬在—21摄氏度到—15摄氏度之间;速冻面点及速冻快餐原料在—18摄氏度以下;冰激凌、雪糕、冰棍在—20摄氏度到—17摄氏度之间;鲜切花在7摄氏度到10摄氏度之间;此外,还有疫苗、注射剂、电子产品等等,不一而足,对温度都有不同的要求。


满足这一不同的温控细分需求,通过传统温控办法,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而如今,通过大数据,冷链企业即可根据商品温控要求细分的不同,全面覆盖冷藏车所有温层,实现从零下30度至常温温层的全覆盖。如荔枝的适宜环境条件是温度在1~3℃之间、湿度为90%~95%之间,为此,在运输荔枝之前,可先将若干个无线电温湿度记录仪,安装在在冷藏车厢内需要监测温湿度的地方,将GPRS型无线车载主机RS-YS-GPRS-W安装在驾驶室内,通过433M无线通信方式记录仪,将数据发送给车载主机。


车载主机再通过GPRS将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云平台,在平台界面显示实时数据,通过登录云平台发货方、收货方、司机三方都可查看运输全程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查看是否有温湿度超限报警的情况。


大数据:让冷库从人工走向智能


冷库的智能化,早在几年前,我国就有些企业开始实验,并取得了成功。如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来自浩爽制冷的一份报告中,对此有过很好的描述。


众所周知,对于冷库作业的员工来说,最怕的是长时间低温环境工作,再年轻力壮,也经不起长时间的冷库作业,储存三文鱼的—60℃的冷库,这温度说能冻死人都不夸张。


但是没关系,智能机器人此时便可派上用场。对于冷库经营者来说,最怕的是什么?


储存的东西市场没打开,凡是冷库储存的东西,都是有储存期限的,几天乃至几个月不等,期限一过,你想降价卖,国家也不会让你卖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看准市场需求和趋势,那冷的就不是仓库里的货物了。怎么办?冷库大数据就派上用场了,它不但不会撒谎,因为任何这里的数字都会被关联数据印证,它还能帮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什么冷链货物会畅销市场,你库里的这些货物还能畅销多久,哪些消费者群体会更加青睐它?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天方夜谭,如今,上述的很多功能已经初步运用到冷库仓储和冷链运输中了。通过手机就能掌握货品在冷库的温度、湿度,运送中转时的温度、时间;通过简单操作,就能让冷库机器人运转,码垛卸货、运送至冷藏车......



当然,大数据在冷链物流行业的运用远远不止这些,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计算和应用,恰恰就是冷链物流行业今后和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最需要最实用的新基础建设。冷链物流的新基建,从理念上是对传统冷链物流基础建设的颠覆性革命,其结果,则意味着冷链物流从传统行业走向现代化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