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火了。
2019年8月15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这是西部地区期盼已久的一刻。
解决西部物流痛点
“一条西部出海大通道,我们盼了好多年。”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渝培感慨。长期以来,高企的物流成本一直是制约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痛点。数据显示,内陆地区物流成本占GDP的16%,远高于沿海地区的8%和发达国家的4%。
此前,西部地区货物出海的主通道是长江黄金水道,路途遥远,且受三峡大坝通过能力日渐饱和的影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让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产品发展后劲不足,进出口贸易较为受限。
陆海新通道的出现,让西部看到了解决痛点的希望。“‘陆海新通道’的‘新’,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的货物不再向东绕远,而是向南就近出境。”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表示。除了路径新,其物流组织形式也新,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多式联运互为补充。其中,铁海联运是陆海新通道的主要物流组织形式。
2017年9月,南向通道(陆海新通道原名)铁海联运常态化运行班列首次开行,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从重庆到新加坡,新通道比传统的江海联运线路少用15天,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自此,陆海新通道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合作者。
2017年9月,南向通道(陆海新通道原名)铁海联运常态化运行班列首次开行
随着共建陆海新通道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正在惠及更多西部省份。在贵州,陆海新通道使其出海通道缩短了700公里,贵州茅台酒、老干妈等“黔货”的足迹已遍布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甘肃,兰州货物发往越南胡志明市最多6天就能到达,比以前节省一半时间,兰州商家的客源量大大增加;在重庆,通过新通道从东南亚运来的一集装箱水果能省6000元,越南火龙果、泰国龙眼等在重庆市场变得抢手……陆海新通道有效衔接了“一带”与“一路”,也带动了西部地区走向世界。
铁海联运瓶颈突出
陆海新通道交出的答卷不可谓不亮眼。然而,随着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进,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逐渐变得突出,诟病铁海联运“通而不畅”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作为铁海联运发展的基础,铁路、港口等基建的发展水平正在制约着陆海新通道建设。铁路方面,主要是运输能力不足,部分铁路如贵阳—柳州线已经满负荷运转;港口方面,表现为码头与航道等级不高、外贸航线不够密集等。
而目前国内参与共建陆海新通道的西部省份已经达到13个,在每一个省份中又需要关检、铁路、交通、金融等多部门的支撑,但是参与主体之间有效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瞭望》新闻周刊曾发文指出,西部各地已经出现为争抢货源而开通多条重叠的铁海联运线路、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暴露了部分省区之间的协作配合存在缺陷。
此外,物流成本作为一家企业选择物流线路首要考虑的问题,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也仍然没有提供最优的方案。虽然港口与铁路部门都拿出了降费的具体举措,例如港口方面降低集装箱运价、免收提卸费等,铁路方面对发往重庆的班列货物下浮30%运费,但是这些还不足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
例如,在港口收费方面,钦州港的港务费及港口设施保安费按交通部的收费标准收取,而广州港则免除了港务费地方留存部分(50%),港口设施保安费按公共统筹部分(20%)收取。总计所有费用,广州港就在物流成本上优于西部地区的港口。
值得一提的是,铁海联运无法做到“送货上门”、从东南亚地区返程空载率较高等情况也在推高铁海联运的物流成本。
《规划》指引未来建设
面对参与各方关于陆海新通道建设“破瓶颈、快发展”的呼声,《规划》的发布无疑是一种及时而有力的回应。针对铁海联运存在的瓶颈或短板,《规划》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在完善机制上,建立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多个部委以及有关企业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支持重庆市牵头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加强省际协商合作。
在完善基础设施上,布局贵阳至南宁铁路新线等重点铁路项目、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等重点港航项目,加快物流通道;布局重庆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等交通枢纽重点项目,加快物流设施建设。
在降低物流成本上,强调以交通、物流、贸易、产业等领域为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重点清理、规范交通物流环节不合理收费。
而在《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升级版的铁海联运:到 2025 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届时,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将达到 50 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00 万、500 万标箱,将更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