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有利于推动集成创新和协同发展,促进提质增效和供需匹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供应链体系越来越重要,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体现在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近年来,美、日、德、英、法等先进国家均重视供应链发展战略,供应链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层面,供应链安全关系着企业与国家安全。最近中美贸易战美国对华为禁令,强行切断华为国际供应链,扰乱了市场竞争,违背了国际商业价值观,彰显了美国霸道,开了危险的先例。同时也表明,企业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确保供应链体系安全十分重要。
(IBM供应链协同平台示意图)
企业供应链战略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供应链体系建设、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创新、供应链安全等很多方面,其中供应链体系建设是最基础工作,也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关于如何从国家宏观层面积极推进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建设,笔者把它归纳为五句话:聚焦一个体系,提升两个实力,三层标准推进,满足四化要求,做好五个工作。
聚焦供应链体系
首先说明,供应链体系不是供应链管理,而是建立在供应链的功能性网链结构之上,链接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大系统。推动供应链体系建设,必须有系统思维。
如果从体系架构角度形象分析,我把供应链体系概括为:一硬、一软、一网、一生态。
其中,一硬,强调的是供应链体系中的物理性实体网络,核心就是企业供应链物流网络;一软,强调的是供应链系统中的信息体系,包括资金流、商流、信息流,核心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平台;一网,强调的供应链体系架构表现的是网链结构;一生态,强调的是供应链体系中上下游协同企业的生态系统。
供应链是在现代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物流是供应链的基础支撑,是供应链的实体网络,是供应链“整体功能性网链结构”的连接器,是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落脚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优化运筹等底层技术进展,推动者货主、供应商、承运商、经销商、终端销售、仓库的高效协同,供应链向智能进化,供应链管理越来越成为供应链高效协同的关键。
推动供应链体系建设,要有系统思维,按照供应链是否高效协同考察和诊断供应链体系,寻找链接不通畅的环节环节,找出短板,并聚焦实体链条全面协同推进,达到供应链的高效协同的目标。
那么,具体工作中如何着手呢?根据上述分析,企业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首先应该采用供应链运作流程的标准模型(SCOR模型)对现有的供应链全流程进行梳理和诊断,结合流程诊断,推动企业供应链的中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标准体系建设、财务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最后建立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注:华为集成供应链变革就是基于SCOR模型进行的供应链流程设计)
提升两个实力
推动供应链体系建设,首先必须明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笔者认为,供应链起源于物流,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不管供应链如何发展,物流都是供应链的基础支撑。供应链要求四流合一,其实体是物流,虚体是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虚体的“三流”都要与实体的物流对应,融合都是与物流融合,因此供应链的核心是物流,物流是供应链的基础支撑;
供应链的实体网络的高效协同,需要标准化的支撑。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的单元化物流是物流体系高效协同的重要抓手,是供应链链条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
谈供应链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高效协同,通过供应链的优化去库存,去杠杆,加快供应链周转,提升供应链效率和效益。因此,供应链管理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软实力,供应链软实力建立在物流的硬实力基础之上。
供应链体系建设要提高两个实力,首先是立足物流链的硬实力,其次兼顾供应链管理的软实力,最后是打造软硬结合的综合实力。供应链体系应该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的生态系统。
三层标准推进
供应链体系协同,标准化是关键,供应链体系的标准化不仅仅体现的是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底盘的硬支撑物流的标准化更为重要,是供应链标准化的基础与关键。基于上述分析,从供应链体系角度看,笔者认为“物”的标准、“流”的标准、“链”的标准这三层标准体系并行推进是供应链体系建设重要工作。
“物”的标准化是第一层:标准化是物流系统上下游高效协同的关键,物的标准化是物流标准化的起点。物流的作业对象“物”纷繁复杂,如果不进行标准化和单元化的规范,就难以进行有效地分拣、堆码、存放和进行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更不便于进行信息自动识别与提取,实现数字化管理。根据单元化思想,从物流起点,就把纷繁复杂的“物”按单元化思想,通过包装或集装的形式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供应链标准化的基础。
由于物流的“物”是跨企业、行业、系统流动的,其中最基本的装载单元是托盘,托盘是物流机械化与自动化搬运最重要的作业单元,是仓储系统最基本的储存单元;是物流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记录单元。因此,托盘单元的标准规格最关键。
托盘标准的统一与规范难以由市场主导自发形成,必须由国家政府部门主导推进。在此基础上,推进车厢标准、陆运集装箱标准、货架标准、周转箱标准和产品包装标准等标准与托盘标准尺寸协同,物流系统就会高效协同,物流体系之间接口连接实现了标准化,就会激活市场机制,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流”的标准化是第二层:首先是推进作业流程标准化,通过以带托运输为抓手,以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为技术手段,在托盘标准化基础上推进物流作业流程标准化。
其次是商业交接流程标准化,以托盘(或周转箱)为商流订货单元、交接单元,推进商业货物交接流程标准化,减少货物“倒盘”或“倒箱”,免验货交接,提升效率。
第三是服务流程标准化,以托盘标准化推动物流服务流程标准化,提升服务体验,减少货损消耗,为客户创造效益。
“链”的标准化是第三层:在完善“流”的标准化的基础上,就进入了“链”的标准化,即供应“链”标准化。供应链是在物流链上实现四流合一的网链结构,目的是达到供应链体系高效协同。四流合一中除了物流,其他三流都是虚拟的信息流。因此,供应“链”标准化的首要工作是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合一,实现相互映射与互操作,其核心就是统一编码体系。
目前,供应链体系的一大痛点就是“万码奔腾”,各类物品编码体系不统一,不仅各部门喜欢自搞一套编码体系,大型的产业供应链,链主企业也常喜欢标新立异,搞自己的物品编码体系,由于各类编码标准不统一,带来严重的问题,一旦供应链中的产品跨供应链、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就会出现信息不通,供应链不协调,必须重新建立跨编码体系的信息映射,需要重新翻译编码信息才能融入新的系统。
物品编码相当于“物”的身份证号码,是供应链信息化标准化的基石,供应链体系建设需要物流标准支撑,供应链标准必须建立在物流单元基础之上,统一编码体系。
从“物”的标准化做起,三层标准并行推进,以单元化物流和单元化流通为抓手,把物品单元也作为订货单元、信息单元、计量单元,以GS1标准体系统一编码标准,实现物流与信息流,进而与资金流和商流的融合,是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重要工作。
满足四化要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供应链体系建设应该由市场主导,但供应链体系涉及的不是独立的企业,而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组织间的高效协同。因此,必然会遇到一些市场失灵的问题,制约着企业供应链的体系建设,在市场失灵的方面就需要政府积极有为,提出相关要求,指导企业供应链体系建设。政府在推动企业供应链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有如下四化要求。
一是标准化。我们知道,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标准经常出现市场失灵,如物流供应链的衔接标准,任由市场自发形成,就会出现标准不统一问题。
虽然每一条供应链,由于链主的地位与作用会统一标准,但不同的供应链链条间因链主不同,标准难以统一。物流与供应链是多层次的大系统,有企业供应链,也有产业供应链和国家供应链,供应链的基础性衔接标准不统一就会在供应链互联互通方面出现很多问题。
制定统一的基础性标准,推进基础性标准的协同,是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关键。如物流系统的托盘标准、供应链信息系统德国物品编码标识标准等都是基础性标准。
二是协同化。供应链的协同不是一个企业自身问题,而是供应链体系中系统与系统间协同的问题,供应链组织形态高效协同是建设供应链体系的根本要求,是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核心,需要政府积极有为,企业积极响应,制定具体措施,建立同一规则,才能建立高效协同的供应链生态。
三是绿色化。绿色化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发展理念,绿色供应链是现代供应链建设的基本要求。由于供应链绿色化往往带来成本的上升,需要供应链链主利用自身地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应链整链条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推动供应链绿色化发展。
四是智能化。目前,全球正在进入智能化变革的新时代,智能化创新是供应链演进的方向。在进入技术与模式变革与创新的年代,发展智慧供应链,满足供应链智能化要求,是现代供应链体系创新的重要方向。
做好五个工作
一是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为抓手,打造跨区域的全国性供应链物流枢纽,推动城际间供应链互联互通与高效协同;引导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升级,为建设本地区供应链高效协同组织形态提供基础支撑;加强商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为商贸流通供应链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供应链实体网络建设工作。以单元化流通为抓手,发展单元化流通,提高供应链标准化水平,在适用领域加快推广规格统一(以下均指1200mm×1000mm平面尺寸)、质量合格的标准托盘,推动包装箱(以下均指600mm×400mm包装模数系列)、周转箱(筐)、货运车辆、集装箱等物流载具标准相衔接。
鼓励把标准托盘、周转箱(筐)作为供应链的物流单元、计量单元、数据单元,进行采购订货、物流运作、计算运费、收发货和验货,减少中间环节和货物损耗,提升供应链单元化水平。
鼓励托盘、周转箱(筐)、包装箱等物流单元化载具租赁和循环共用体系建设,减少用户自购自用;依托社会力量,探索建立物流单元化载具质量标准认证体系。
三是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智慧供应链为抓手,规范供应链信息数据和接口,加快推广基于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1)的商品条码体系,推动托盘条码与商品条码、箱码、物流单元代码关联衔接,实现商品和集装单元的源头信息绑定,并沿供应链顺畅流转。
在此基础上,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供应链融合,发展具有供应链协同效应的公共型平台,支持上下游用户的生产、采购、仓储、运输、销售等管理系统相对接,平台与平台之间相对接,实现相关方单元化的信息数据正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横向可对比,发挥供应链对优化生产、加快周转、精准销售、品质控制、决策管理等作用。
四是打造绿色供应链工作。需要上下游企业联动推动供应链绿色流程再造,推广使用新能源物流车、仓储设施设备节能技术及绿色智能包装新材料,推广共同配送、单元化载具循环共用等先进模式。探索按配送渠道回收、委托回收、集中回收等社会化回收再利用模式,推动减量包装、可循环包装、环保可降解包装等各种绿色包装技术应用,降低环境负荷和企业成本。
五是集成供应链建设(ISC)。供应链的集成化是指成员企业通过信息的协调和共享,紧密合作,优化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是指供应链的所有成员单位基于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一个“虚拟组织”,通过信息的共享、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优化组织目标。
笔者我认为,集成供应链(ISC)不是一个名词概念,而是供应链体系建设与变革过程,他的基础是供应链体系诊断与流程再造;在此基础上进行物流网络系统集成,内外部供应链网络系统集成;最后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即集成化的供应链。
“集成供应链”流程变革覆盖范围广,既包括公司内部的销售、采购、制造、物流和客户服务等多个业务系统,同时还包括企业外部的客户和供应商,是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重大挑战。任正非说:“集成供应链(ISC)解决了,公司的管理问题基本上就全部解决了。华为就是在IBM的指导下,花费巨资完成了集成供应链变革,为应对今天的面临的全球供应链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