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九江市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策与资讯 > 国内资讯 >

武汉交通十三五规划出台 超40个重大新建项目曝光

时间:2017-01-10 15:29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点击:
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


武汉坐拥国家经济地理中心,承担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多项国家使命。

  交通发展水平关乎着一座城市在该地区乃至全国的地位。武汉市明确提出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的发展目标,要求武汉交通在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各个领域做到中部第一,在高铁网络密度、航空国际国内航线、国际通达能力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十二五”是武汉交通运输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上升最明显的五年,发展迈入对接全国、连通世界的新阶段,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是武汉强化交通枢纽地位的关键时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武汉交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通达深度与广度,推进武汉与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主要经济区、国际重要节点地区的互联互通,推动武汉成为全国内陆地区交通等级最高、通达能力最强、辐射最广的城市。

  武汉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武汉交通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巩固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功能、带动功能和要素聚集辐射功能,为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当好先行。

  国际层面,提升国际化水平,突出面向国际的交通运输优势。开通连通国际航空枢纽机场的国际新航线,大力推进空铁联运,加快形成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功能;以阳逻国际港为核心,巩固拓展近洋航线,完善集疏运体系,加速产、港、城融合发展,发挥长江航运和港口综合竞争优势,着力提升港口国际化水平;巩固提升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水平,发挥特殊带动作用。

  国家层面,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彰显国家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推进高铁建设,积极争取相关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加快形成“米”字型高铁网;加快推进航空崛起,大力巩固拓展国际国内航线,推动干支航线及客货运航线协调发展;大力推进铁水联运,充分发挥铁路在货物多式联运中的主体作用,推进铁路进码头、进园区。

  城市层面,进一步完善城市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启动并争取完成第四轮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促进形成轨道交通由“环”至“网”新格局;集成完善智慧交通运输和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引导居民出行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建成国家公交都市。

  武汉市交通“十三五”重大新建项目

  铁路

  ■ 建成光谷火车站

  ■ 建设新汉阳火车站和武汉至西安高铁

  ■ 建成江北铁路二期(香炉山至黄州段)

  ■ 实施武汉北环线铁路拆除工程

  航空

  ■ 建成天河机场T3航站楼、机场交通中心

  ■ 建成汉南、蔡甸等通用机场

  公路

  ■ 建成四环线

  ■ 建成武汉至深圳高速公路(武汉段)

  ■ 建成硚口至孝感高速公路

  ■ 建设武汉至大悟、阳新高速公路(武汉段)及新港高速

  ■ 实施岱黄公路府河桥加宽改造和汉施公路扩改建

  航运

  ■ 推进阳逻港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花山港二期工程、武汉砂石集散中心建设

  ■ 建设武汉港军山汽车滚装码头、汉南港区集装箱码头、武汉能源储运码头工程

  ■ 推进长江“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和汉江渠化整治工程

  城市公共交通

  ■ 新建轨道交通5号线

  ■ 新建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

  ■ 新建轨道交通11号线武昌段

  ■ 新建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

  ■ 展开第四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 新建轨道交通蔡甸区有轨电车T1线

  ■ 新建轨道交通武汉火车站至吴家山BRT

  ■ 建成光谷有轨电车、沌口有轨电车

  物流

  ■ 新建武汉集装箱公路中转中心

  ■ 新建汉口北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港

  ■ 新建武汉集装箱铁水联运项目

  ■ 新建德邦物流华中总部物流产业园

  ■ 新建湖北国储能源2×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库区及码头工程

  ■ 新建华润武汉加工及仓储物流综合园

  ■ 新建华中汽车产业物流园

  ■ 新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东西湖园区

  ■ 新建汉欧国际物流园

  ■ 新建武汉物流交易所(总部)

  ■ 新建武汉新港华中贸易服务区

  交通各领域“十三五”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武汉交通将实施“3558”行动计划。即推进枢纽功能、民生服务、治理能力“三个升级”;提升航空枢纽、铁路枢纽、航运中心、高速公路枢纽、物流枢纽“五项功能”;建设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公路服务网络,普惠共享、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舒适优质、多元高效的运输产品服务网络,层次清晰、衔接有序的城市配送服务网络,节能低碳、生态环保的绿色交通服务网络等“五张网络”;健全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工作体系,权力运行体系,法规制度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安全监管体系,智慧交通管理体系,人才保障体系,交通运输责任体系“八个体系”。

  航空

  基本建成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主要任务:坚持客货并举,提升航空枢纽功能,初步形成联通国际国内“轴辐式”客货运转乘分拨体系。到2020年,力争实现国际客货运航线及吞吐量较“十二五”期末翻一番;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50万吨。

  加快推进武汉天河机场吞吐能力倍增,启动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和四期工程前期工作,打造华中地区重要的航空航运维修中心(基地),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提高机场保障能力。

  推进国际及地区航线倍增。强化国际国内航线衔接,大力拓展国际大通道,巩固加密至港澳台、日韩及东南亚地区航线,促进已开通的洲际航线稳定运营,加密至迪拜等远程国际航线,开展武汉至北美、欧洲、西亚、澳洲、非洲等国际航线前期研究,重点推动开通至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圣彼得堡等城市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客货运航线,实现国际直飞航线通达五大洲。构建完善便捷的国际网络、发达快速的国内网络、密度合理的支线网络、顺畅高效的中转网络,初步建成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强化航空港功能,谋划建设武汉第二机场和国际航空转运中心,积极对接顺丰国际物流枢纽项目,以发展全货机运输为重点,适度发展航空客运,建设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

  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全面建成汉南、蔡甸等通用机场,满足飞行者大会和通航产业发展需要;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通用航空公共服务网络,满足城市应急救援、医疗救助等公共服务需求。

  铁路

  基本建成全国铁路路网中心

  主要任务:初步实现高铁网、铁路快速货运网分别从“十”字形向12方向、8方向“米”字形拓展。到2020年,力争实现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数量及吞吐量较“十二五”期末翻一番;武汉至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0.5-1小时到达,至中部地区其他城市2小时到达,至京津冀、胶东半岛、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滇贵、成渝、关中等地区城市3-5小时到达。

  构建“两纵、两横、两斜”12个方向高铁联通格局。高标准建设武汉至西安高铁,积极推动规划建设武汉至杭州高铁,争取沿江高铁、武汉至福州、武汉至青岛、武汉至贵阳高铁纳入国家规划,基本形成“两纵”(京广、京九)、“两横”(沪汉蓉、沿江高铁)、“两斜”(兰福、胶桂)“米”字形高铁网,打造全国高铁中心。

  构建“一港四主多点”、“三基地两快运”客货运枢纽布局。完善“客内货外”枢纽结构。建成光谷火车站,尽早启动新汉阳火车站建设,形成“一港”(武汉天河机场航空高铁枢纽港)、“四主”(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新汉阳站)、“多点”(光谷站、新洲站等)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完善三大物流基地(吴家山、滠口、大花岭)、两大高铁快运中心(武汉站、新汉阳站)规划布局。

  构建“一环八向”的铁路货运网络。紧密结合铁路货运改革,充分发挥铁路在多种运输方式中的主体作用,建成江北铁路二期,实施武汉北环线铁路拆除工程,加快铁路外绕线建设,串联京广、京九、武九、武康、武麻、武荆、江北铁路及西沿江铁路等线路,形成武汉至贵阳、昆明、杭州、上海、石家庄、沈阳、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的“一环八向”铁路快速货运网络。

  提升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水平。建设中欧班列华中地区集并中心和境外集散分拨中心,提升班列国际运输功能,开辟至西亚伊朗、西欧法国等班线,推进班列通达欧洲、中亚、东南亚地区更多城市。

  航运

  基本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主要任务:坚持直达与转运“双轮驱动”,提升航运中心功能,港口枢纽集群和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现代航运业发展体系初步建立。到2020年,实现近海近洋直达航线数量及吞吐量较“十二五”期末翻一番;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500万标箱。

  建设中部江海直达港口。以阳逻国际港为核心,拓展武汉至东南亚、日韩、南亚等地区近海近洋直达航线,增开国际航线。巩固“江海直达”品牌航线,大力发展以集装箱和干散货为重点的江海直达运输,重点培育武汉—洋山集装箱直达、“泸汉台”精品航线,打造中西部地区“出海口”。

  强化内河转运功能。推进实施长江中上游沿线港口、洞庭湖—湘江沿线港口、汉江沿线港口与武汉的集装箱水水中转运输;发展武汉至南京、镇江、张家港、江阴、南通等港口的内河航线连接和江海联运。

  建设港口枢纽集群。建成以阳逻国际港为核心,白浒山、江夏、汉南港区为补充的集装箱运输枢纽;以沌口、江夏港区为核心,汉南港区为补充的商品汽车运输枢纽;以汉南、军山、江夏、武湖、青菱、白浒山、蔡甸、沌口、舵落口等港区为核心,承接武汉砂石码头整合集并功能的散货运输枢纽;以白浒山港区为核心,阳逻、林四房、青山等港区为补充的石油化工运输枢纽;以江夏、汉南港区为核心,青山、阳逻港区为补充的件杂货运输枢纽。

  积极推动航道整治。推进长江“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汉江渠化整治,加快提升汉江航道等级至二级标准。

  公路

  基本建成高速公路路网重要枢纽

  主要任务:坚持互联互通,提升高速公路枢纽功能,巩固国家高速公路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基本形成“三环十五射”高速公路网。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超过1.6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超过20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超过790公里,路网密度超过10公里/百平方公里。

  基本建成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加快推进连接周边省市及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建成四环线、武深高速武汉段、硚孝高速等,推进外环线东扩,加快建设武汉至大悟高速、新港高速、武汉至阳新高速等,构建 “三环十五射”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

  稳步推进国家公路主枢纽建设。推进国家公路主枢纽规划实施,建成8个客运枢纽。形成以客运枢纽为核心、一般客运站为辅助的层次分明、辐射力强的客运枢纽体系,实现公路客运与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融合。支持货运站及“公路港”等平台建设,增开武汉至国内主要城市的公路干线运输班次,拓展面向西南地区的陆上国际运输通道。

  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大力支持企业采用基本型、网络型、集装箱、多式联运等甩挂运输运营组织模式,打造公铁联运甩挂运输、跨区域网络化甩挂运输、甩挂运输联盟等示范工程。逐步形成以武汉为中心,半径1000公里,覆盖北京、上海、福州、广州、重庆、成都、西安、西宁等城市的快速货运甩挂运输网络。

  城市公共交通

  建成“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主要任务:突出交通运输服务属性,推进民生服务升级。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客运出租汽车、轮渡等方式为补充,慢行交通相衔接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到2020年,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超过60%,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

  推进行政村公路提档升级,实现四级及以上公路占比率达到100%;提升乡镇、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公路技术标准,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率达到100%。同时,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邾城、蔡店等一批客运站点,并发展农村邮政物流,将村邮站逐步升级成为集农资配送、邮政服务和运输代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

  大力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启动并争取完成第四轮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以每年开通2条轨道交通线的速度,到2020年底形成4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武汉跻身世界地铁城市第一方阵;推进大汉阳地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轨电车线路建设,建设武汉火车站至吴家山等快速公交线路,形成大、中、常规运量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推进新城区政府所在地与乡镇、村之间实现公交通达,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客运服务均等化。

  不断创新公交服务模式,推出夜间公交系统,服务城市商圈,衔接城市轨道交通;在常规公交换乘优惠的基础上,探索推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惠;探索客运出租汽车服务新路径,深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网络信息平台,有序发展网络预约客运出租汽车。

  物流

  基本建成国家物流中心

  主要任务:国家物流枢纽功能、物流组织服务中心功能、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功能显现,初步建成国内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心和全球供应链管理重要节点框架。到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万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

  加快“一港六园八中心”建设。按照“物流总部区、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四个层次布局,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阳逻港、空港、汉口北、吴家山和郑店综合物流园建设,适时启动国际物流港建设。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建设“轴辐式”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中心。充分发挥铁路在多式联运中的主体作用,推进铁路进码头、进园区,重点形成“一线串三点”(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汉口北综合物流园—阳逻港综合物流园)的武汉北部地区铁路货运走廊,谋划建设武汉南部地区铁路货运走廊(金口港—大花岭铁路物流中心—花山港综合物流园)。

  提升口岸通关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一区两园”建设,提升国际物流保税功能;加快推进武汉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建设工作;高水平建设集国际中转、国际快递、国际货代、仓储保税及物流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国际航空物流港。推进电子口岸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