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主战场,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通过三年集中攻坚,实现全国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11亿吨、水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5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4.4亿吨的目标。
到2020年,全国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全国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并明确重点区域范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内蒙古8省/区/市),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及汾渭平原(山西、河南、陕西3省)。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份《行动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份《行动计划》的意义和对行业的影响。
1
核心内容:一条主线、
三个主战场、一个主攻方向
《行动计划》要求,要「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主战场,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上面说的一个主线、三个主战场,一个主攻方向是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
一条主线——「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由于我国人口庞大、现代化建设起步晚、经济产业结构失衡等国情,导致过去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供给在量和质上都存在严重不足,且区域分布不均衡。
无论是人均公路资源还是铁路资源,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西部地区交通闭塞,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所以《行动计划》提出这点,就是要进一步增加交通运输有效供给,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三个主战场——「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主战场」。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国家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发展区域,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其经济产业、交通运输和生态环境水平代表了未来我国区域发展的综合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的心头之患,京津冀地区尤甚。在目前华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结构中,大货车运力高、增速快,公路货运量几乎是铁路货运量的9倍,污染严重。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所以「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全国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
长三角地区处于海运、水运、铁运资源丰富的交叉区域,有利于发展公转铁、公转水和集装箱标准化运输,尤其是拥有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较高的洋山港、宁波港,具有发展海铁联运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汾渭平原是我国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生产、周转主要区域,对于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具有典型实践意义。
所以要以这三个区域为「主战场」,并明确了以上三个区域覆盖的共计15个省、区、市为重点区域,重点发展。
一个主攻方向——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但还存在着综合运输体系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公路货运量在全社会货运中占比过高。铁运、海运、水运、陆运严重割裂,资源利用协调不充分,货物运输长期严重依赖公路运输这一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运输组织方式。
在铁路运力资源紧缺的年代,大宗能源货物、生产物资都较依赖公路运输,比如京津冀地区铁矿石的疏港运输,90%以上还是通过公路进行疏港。多式联运发展滞后,陆运与铁运、海运、水运衔接度不高,导致运输资源浪费,综合运输效率低下,且加剧了周边大气污染。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我国铁路和高铁建设不断加快,铁路客货运供给矛盾逐渐缓和,铁路货运运力逐步增强。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将极大提高我国交通运输组织水平和综合运输效率,加快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完善,从而有力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好地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从数字角度解读《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不仅在宏观方向上提出了各大行动的发展任务,也在微观举措上提出了具体数据指标。
首先,在总体目标中,《行动计划》要求,通过三年集中攻坚,实现与2017年相比,全国铁路货运量增加11亿吨、增长30%,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40%、长三角地区增长10%、汾渭平原增长25%;全国水路货运量增加5亿吨、增长7.5%;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4.4亿吨。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0%,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
据国家级相关部门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铁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6.89亿吨,同比增长10.7%。到2020年,实现在此基础上增加11亿吨,即近47.9亿吨,相当于未来三年全国铁路货运量每年将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40%、长三角地区增长10%、汾渭平原增长25%」。这就表示,未来三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铁路货运将以每年超13%这一比全国增长率更快的速度增长,而汾渭平原较全国综合增长水平次之,以海运和水运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则最少。
从这一组数据可见国家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实施公转铁、公转水的力度和决心,进一步说明了铁路运输将逐步成为我国生产型货运主力。
第二,在铁路运能提升行动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到2020年,全国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到80%以上;重点区域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也就是说,以后大宗货物生产企业和物流园区将逐步实现铁路运输全覆盖。
而相较于公路货运,铁路运输在运价上的优势(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价格普遍在每吨0.3元/公里左右,铁运平均运价每吨0.15元/公里,相当于公路运价的一半),将进一步为工矿企业、制造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助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第三,在公路货运治理方面,《行动计划》提到要强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到2020年底,各省(区、市)高速公路货运车辆平均违法超限超载率不超过0.5%。促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入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健全完善无车承运人法规制度,推动货运物流平台健康有序发展。到2020年,重点培育50家左右创新能力强、运营管理规范、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无车承运人品牌企业。」这是继去年9月14部委联合印发《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之后,再一次提到继续加强公路货运车辆治超治限这一问题,可见国家对道路货运行业的安全、稳定因素始终重视、从未松懈。
未来三年要培育50家左右无车承运人品牌企业。目前无车承运人企业实行定期考核、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这意味着或将在考核合格的200多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中择优培育50家,作为品牌企业典型示范。这点上,各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下了。
公路治超治限相关政策总结(公开资料整理)
最后,在城市绿色配送行动中,《行动计划》指出要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左右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项目。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超过50%,重点区域达到80%。」
去年交通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通知》指出,通过示范,力争在示范城市建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作为城市配送行业目前最重要的示范项目之一,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将在已确定的22个示范城市的基础上,进入实质实施阶段,届时「在全国建成100个左右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项目」可能就在这22个示范城市中产生。所以这期间,城市配送企业需密切关注交通部及示范城市关于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政策发文。
新能源配送车辆推广与应用方面,根据《行动计划》要求,未来三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城市配送车辆的覆盖率至少要达到城配物流车的一半以上,重点区域甚至要达到80%。
实际上,推广新能源配送车辆此前已多次提及。日前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中提到,确保2020年城市建成区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80%。看来,未来几年新能源车辆在城市物流配送领域的推广应用不光是大势所趋,还将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3
铁路运输升势确立
公路运输保证主体地位
《行动计划》提出「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切实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到2020年,全国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全国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与2017年相比,全国铁路货运量增加11亿吨、增长30%。」
几乎满篇关于公转铁、公转水的明确要求乃至具体数据指标,铁路运输前所未有地被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体现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将形成「铁路为核心、公路为主要、水路为辅助」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运输行业的升势地位确立。
铁路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增加铁路运输,减少公路运输,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发挥铁路在大宗物资运输、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对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铁路总公司研究制订了2018年铁路货运增量方案,将全年货运增量目标翻倍。
近期,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又制订了《2018-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将达到47.9亿吨,较2017年增长30%,大宗货物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
其中,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达到28.1亿吨,较2017年增运6.5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5%,较2017年产运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全国铁路疏港矿石运量达到6.5亿吨,较2017年增运4亿吨,占陆路疏港矿石总量的85%,较2017年提高50个百分点;2018-2020年,集装箱多式联运年均增长30%以上。
铁路货运中期增长趋势清晰,届时铁路货运企业及配套港口均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