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的这一场疫情完全打乱了中国经济社会年后复工的进程,从1月下旬疫情大规模扩散开始算起,我国社会经济停摆已1个月之久。从短期影响来看,受影响最大的是服务行业,春节期间,诸如旅游、出行、餐饮、娱乐等线下消费行业集体陷入停滞。
但从长远来看,如果说服务业的压力有望在复工后得到缓解,甚至产生“报复性反弹”,那么,对于制造业来说,疫情带来的冲击可能更为巨大。作为制造大国,疫情很有可能将造成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产生的暂时性断裂,这无疑是这次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最大的地方。
此前因为疫情的影响,中国这个 “全球制造中心”被迫“停产”,全球电气机械、电子行业、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也被迫进入停摆状态。更有社会言论担心:“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很有可能出现供应链、产业链因疫情影响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的现象,中国制造业中心地位岌岌可危。”因此,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加快恢复制造业产能成为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全年经济目标的重中之重。
01中国制造业500强复工复产率97.08%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和全球产业链重要一环,中国的制造业能否复元至关重要。随着疫情进入攻坚阶段,中国正在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制造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在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下,企业复工率明显提升。万联网记者注意到,日前,国资委刊发文章公布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据了解,中国企业联合会成立课题组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定向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2月18日至20日的调查时段内,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7.08%。其中,已复工复产企业中员工到岗率平均近七成,成员企业开工率平均超过七成,产能利用率平均接近六成。国有企业复工复产状况总体好于民营企业。
此外,据国家发改委日前数据,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其中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快。以广东为例,万联网记者注意到,作为制造业大省,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截至2月26日,广东省已经有4.85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约九成。其中,广州佛山、中山等11个地市的复工率超过九成,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创维、TCL等深圳制造业巨头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复产复工持续有序进行,经营生产逐步恢复。【拓展阅读:关注!广东将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工商企业总体复工率达65%,102家制造业重点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02中小制造企业复工难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500强高达97.08%的复工复产率之外,记者还格外关注着我国中小制造业的复工进程。
事实上,相比当前中国制造业500强高达97.08%的复工复产率,中小企业的复工情况不容乐观,这一点也在此前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报告中有所显示。记者注意到,据了解,本次调查面向491家企业(排除湖北省9家企业),调查样本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5家、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336家,共回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06家、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236家。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平均返岗率、成员企业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66%、82.38%、62.19%;而民营企业平均返岗率、成员企业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4.07%、71.86%、57.42%,从这些数据来看,国有企业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复工复产的困难和问题更多一些。
同时,万联网记者还注意到,报告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行业复工复产率较低。分行业看,连续生产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复工复产率较高,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复工复产率较低。此外,还有一个明显趋势:广西、安徽、江西、湖南、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劳动力相对充裕的省份复工复产率较高,广东、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等劳动力短缺地区产能利用率较低。
以广东为例,作为制造业大省,记者重点关注了广东的中小制造业复工情况。一家位于深圳龙华区的电气制造企业采购主管对记者透露,虽然该厂早在2月9日就已经下发通知,遵循防疫需要要求外地员工隔离14天后方可返工上班,但在2月24日宣布正式复工时,实际车间工人复工率不到三成。在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之外,下游供应商复工日期不定,更甚者已有些供应商未能熬过疫情,原料供应不上,采购渠道需要重新扩展,何时能全面恢复生产还未可知。据其透露,类似的情况在该企业所在工业区内并不少见。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东莞一家电子加工厂,该企业人事负责人表示,虽然企业高层早就计划复工,但除了管理层人员外,厂内工人大都因为顾虑疫情还在蔓延的现状都选择疫情基本控制才会返工,这对于人员流动本身就很大的电子加工厂来说,人手不足是其复产的最大难题。
人力不足成为困扰我国制造业全面复工的难题之一,日前,浙江、广东多地包车、包机跨省“抢人”之举恰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大量企业对一线人力的极度依赖。人手不足无法复工,无法复工就等于在创造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制造业诸如资金、供应链难题无疑将进一步扩大。
03疫情下,制造业的“众生相”
此外,万联网记者还注意到,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冲击下,我国的制造业却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场景。
记者发现,受疫情影响,与抗疫需求息息相关的医药、防疫用品、医疗器械等企业成为萧条的制造业中的“春天”企业,不仅未受停工停产影响,反而在市场驱动与政策扶持的合力之下,释放出了更大的潜能。“我们并没有什么复工难题,事实上,我们过年都没停工。”广西一家消毒用品制造企业负责人对万联网记者表示,“与其他要求停工的企业不同,政府也支持我们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能扩大产能持续生产,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工厂第一有了这么强的存在感”。
此外,记者更是注意到,医疗制造企业的潜能更是在资本市场上表露无遗,多个医药股涨停。据统计,医疗器械子板块涨幅高达10.61%,涨幅较小的医疗服务子板块也上涨3.92%......
而另一边,记者发现,萧条的传统制造业却与火热的医药企业形成鲜明对比。从文中提及的上述因多种原因仍未能全面复工的制造企业来说,虽然目前已经初春,仍似身处“寒冬”。在疫情未得到彻底控制的情况下,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只能一再延后复工时间,即使企业开始复工,却还是碍于多种原因只能以最低产能维持运转。
这样的现状对于制造业来说是很不利的,制造业上下游关系紧密,一旦上游或者下游无法复工,受影响的将是一整条供应链,而供应链一旦脱节,情况就会远比想象的更复杂,就比如富士康复工后产能不足的问题,也波及到苹果的新机发布。类似的情况其实并不少,万联网日前【疫情笼罩下的企业生死“链”】一文中已有提及。
中国制造业要全面复产复工难吗?
难。
据了解,目前掣肘企业复产复工的主要因素是人流、物流和防疫装备。针对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挑战,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交通物流不畅、员工复工返岗难、防疫物资不足、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交付困难、资金链压力大、订单履行和延续困难、项目被迫延期无法推进、原料人力财务等成本上升、国际贸易受到冲击等。
由此,我们要看到,虽然目前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成果喜人,但还有更多的中小制造业还未能全面复工,对于中国来说,总数众多的中小制造企业更是中国制造业的基石,中小制造企业的复工也将是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毫无疑问,对于复工复产,中国有底气,中国政府也一直持续在推出各项措施以增强这个底气。对此,受访企业也表示,国家及各级政府的相关措施对于企业复工复产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还是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协调支持力度,采取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早日解决上述企业复工的难题。等哪一天,中小制造企业的全面复工不再难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也就迎来了再次崛起的机会。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来源:万联网 部分资料来源: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