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中国西北边境小城霍尔果斯的山野深处,清脆的驼铃声打破了宁静。西出的商队循着古丝路北道,向着中亚腹地一路迤逦前行。
互市通关打破了西北边陲的封闭,大批外地商贾开始在这里定居兴业,霍尔果斯偏乡僻壤、云横荒岭的历史渐渐隐退。沿着丝路的足迹一路走来,霍尔果斯依托世界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如今更加焕发勃勃生机。
千年驿站迎蝶变新生
素有“千年驿站、百年口岸”之称的霍尔果斯位于亚欧大陆桥中国最西端,西承中亚五国,东接内陆省市,是我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口岸,也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距离最近、最便捷的窗口。
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霍尔果斯市(县级),霍尔果斯由此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年轻的一座城市。
霍尔果斯的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史料记载,隋唐时期,霍尔果斯已经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一个重要驿站,是西域交通的重要孔道。清朝于1851年设立了中俄通商局,1881年,中俄签订《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霍尔果斯成为中俄两国间的正式通商口岸,只是没有口岸管理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霍尔果斯口岸的中苏贸易曾一度兴盛。
198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成为中国恢复开放最早和西北边境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也是中国面向中亚国家“内联外接”的桥头堡。
彼时在国门工作的李传珠老人回忆,国门重新选址进行了扩建,“国门前窄窄的一条马路上每天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很是热闹。”他说。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批准建立霍尔果斯口岸边民互市市场,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内陆边民贸易市场。自此,霍尔果斯口岸成为中国与中亚五国最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大通道。
为进一步深化双边经贸往来,2003年6月3日,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在霍尔果斯建立跨境自由贸易区的意向。中哈两国高层经过多次协商,决定先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作为未来跨国自贸区的试验项目。2006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
2012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正式封关运营,成为世界上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中哈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无须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出入,实现面对面地商贸洽谈和商品交易。
百年口岸渐成国际陆港
如今,走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售卖形形色色商品的小店比肩而立,店主多国语言“无缝”切换,招徕顾客。
中哈合作中心作为世界上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中方游客每人每日有8000元人民币免税购物额,哈方游客每人每天1500欧元免税额过境即买即免。中哈合作中心目前已集聚了超过70家免税商店,游客日渐增多。
在金雕中央广场、国际免税购物中心、中科国际贸易中心,来自中亚的巧克力、面粉、红酒,来自中国的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最近几年进口产品多了,有五六个国家的几十种产品,销量挺好。”中方商家吴琼说。
记者了解到,以前,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大多是在街头巷尾“打游击”,难以形成规模和批量的交易。近年来,中哈合作中心先后投资逾30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引进5000家商户入驻,从业人员达5000人。
在中哈合作中心连接通道,一辆接一辆货车跨越国界往来穿梭,不需任何证件和手续,在这里享受“零等待”服务。中哈合作中心实行7乘14小时通关工作制,通过多点办证、改造升级安检设备、人车分流通道等方式简化通关流程,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哈合作中心依托免税购物游、跨国边境游的独特优势,不仅吸引了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的大批游客前来,各国“淘金者”也不断涌入。
为满足通关过货的承载需求,2018年9月27日,位于中哈“双西公路”交汇处的霍尔果斯南部联检区——第六代国门正式启用。第六代国门采用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查稽查验设备,旅客只需要按指纹、刷脸,仅需15秒就可快速通关。货车查验方面,采用一站式查验和一次性通关,成倍提高通关速度。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许新明介绍,第六代国门启用后,年通关能力出入境人员达到500万人(次),货运达到300万吨,极大地推动了霍尔果斯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的水平。
边贸的繁荣助力霍尔果斯跻身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口岸门户。霍尔果斯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贸易额实现“双增”,进出口货运量3574.26万吨,同比增长23.3%;进出口贸易额1352亿元,同比增长22.2%。货运量、贸易额分别占新疆关区的60.2%和45.6%,居全疆口岸之首。
霍尔果斯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朱冬梅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外贸企业注入了新的空间和活力。此外,霍尔果斯海关通过改善通关环境、优化商品结构和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区域进出口贸易发展。
共享“一带一路”红利
眼下,每天都有大量客商、游客进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购物、游玩,而在几公里外的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霍尔果斯金色喀秋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厂房忙碌生产。
“我们的第一家挂面厂有3.6万吨年生产能力。”霍尔果斯金色喀秋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俄方总经理巴萨尔金·尤里·根纳季耶维奇告诉记者,俄罗斯小麦品质不错,深受中国市场喜爱,2017年3月公司正式入驻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总投资5000万元,分三期建设,一期为全自动挂面生产线、二期为方便面生产线、三期为饼干和面食点心生产线。
目前公司生产加工的俄罗斯绿色天然小麦已经销往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
借助“一带一路”东风,这家公司将厂房从俄罗斯搬到霍尔果斯,看中的不仅是霍尔果斯的政策优势,更看中的是霍尔果斯面向中国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霍尔果斯独有的地缘优势、政策优势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中俄两国贸易互补性强,俄罗斯农产品品质好,中国的轻工业产品有优势,这给企业非常大的发展空间。2018年企业生产了5000吨挂面,今年计划生产1万吨。”巴萨尔金·尤里·根纳季耶维奇信心满满。
“一带一路”倡议正让霍尔果斯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成为中国及周边国家经贸与人文交流的重要节点,也成为沿线国家青年“创客”的“造梦空间”。
活跃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商家中,有一个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创客”共同组成的电商团队。团队利用合作中心的交通优势和政策支持,专注于中哈合作国际电视购物、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通过拍摄产品视频,经电视或网络播出,把产自中国的日用百货介绍给哈萨克斯坦的消费者;同时也将产自中亚的优质食品推荐给中国百姓。
在团队中负责录制商品购物视频的哈萨克斯坦姑娘阿克江·马斯力别克介绍,他们的创业项目自2018年3月投入运营以来,以其货源支持强劲、产品辐射范围广、通关高效便利等特点,逐渐赢得市场青睐,月均发货量600单左右。
令她感触最深的是,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区和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不但为两国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让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创客”共话梦想,同时为其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错过了深圳,错过了浦东,你不能再错过霍尔果斯。”团队中的中方成员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将会给他们带来一片更广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