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发生的超载大货车导致高架桥侧翻事故引爆网络,超载这一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新焦点,随后多地出台措施严查超载,带来钢材运输费用大幅上涨。
二十多年了,超载治理总想一禁了之,却总是屡禁不止,明知如此,为什么总是堵而不疏呢?因为超载是最接地气的物流降本增效措施,多拉“增效”,少交费“降本”,而降本增效又是中国物流业多年来的主流政策,具有天然的正确属性。
如果真能降本增效,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很多时候太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走向反面,我对国家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的主流政策一直持保留态度。
首先,市场竞争必然带来企业的降本增效,物流业降本增效并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基本原则,国家不应该把“物流业降本增效”作为主流政策方向。
第二,长期以来主流物流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物流费用占GDP比例高达14.6%,远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8%-9%的水平,从而得出我国物流成本高,必须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但是主流专家的这一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我实在不明白物流专家为什么会得出这个荒唐结论,因为物流费用占GDP比例只是结构性指标,不能反映物流成本的高低。即使从这个角度分析也应遵循同比原则。例如:以中美为例,中国物流费用占GDP比例仅仅是美国(8%)的1.825倍,但中国单位GDP的物流量却至少是美国的6倍以上,同口径相比中国物流成本仅为美国的30%左右,结论应该是中国物流成本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不是相反。
即使微观比较分析,中国仓储租金价格、吨公里运输费用、物流从业者人工费用等等也远远低于西方等发达国家,中国快递小包裹已经创造了2元钱左右可以发全国的世界奇迹,更不能得出中国物流成本高的结论。
在物流平均成本远低于正常水平情况下,不断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社会上又充斥着物流成本高的舆论,流通业和制造业还纷纷把物流作为利润源,不断地压低物流费用降成本,其结果必然是:不合理的压低运输价格成为推动超载的隐性因素;不合理的压低仓储费用带来低端库、农民库大量建设;不合理的压低快递包裹费用带来快递业员工社保等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等等问题,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第三,物流成本的目标追求应该回归本质和常识,作为现代服务业,物流成本应该追求在既定的服务水平下物流整个系统的成本最优,离开服务水平谈物流成本是耍流氓。
回归物流本质,坚守基本常识,把降本增效的推动力交给市场,政府重点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大力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通过统一规则与标准,维护市场秩序,反对不正当竞争,杜绝超载等违法行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推动中国物流技术进步与服务水平提升,实现物流业转型升级。
第四,现代物流业具有基础设施属性,是经济社会的基础支撑。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虽然可能会带来物流费用的一些提升,但通过优良的物流服务,可以帮助商贸流通业和制造业大幅度降低成本。如:大幅度降低货损成本、大幅度提高库存周转率、大幅度提升产品服务体验、大幅度创造产品品牌价值,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流通成本和制造成本的降低,赋能新时代经济发展。这才是通过物流降成本的正确途径,体现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本来意义。
通过物流的基础链接作用,降低社会成本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在现实当中发展冷链物流一定会比传统的运输方式增加一些成本,但是,农产品全程冷链一定可以大幅度降低生鲜蔬果的损耗,提升产品品质,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价值。如:通过推进生鲜蔬果周转箱循环共用,在田间地头即对生鲜蔬果分类处理,直接装在生鲜蔬果周转箱中,其后的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等均按周转筐单元进行分分合合,装卸搬运,一直到最末端不倒筐,这样的物流装卸搬运与运输配送,作业对象就是周转筐,不会发生生鲜蔬果的挤压磕碰,虽然会增加一些物流成本,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损耗,降低成本。
此外,通过物流打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连接,减少多层批发,缩短供应链,减少多次搬运,也可以为客户降低流通成本和库存成本,等等。
所以,即使提倡物流业推动降本增效,也不要只盯着降低物流成本做文章,物流是服务业,为客户提供了好的物流服务,即使增加一些必要成本,但只要综合分析帮助客户降低了流通成本和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就是真正的降本增效。
物流成本就像浮在大海上的冰山,露在水面的物流成本只是冰山的一角,真正的成本都在冰山(物流)与水(流通与生产)交融的部分啊!!
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主要是指通过良好的物流服务,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冰山的水面之下的隐性成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