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产业用地腾挪
10月23日,深圳宝安区工信局发布《深圳“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选址地块重点产业项目遴选方案》,确认腾讯为意向用地单位。这意味着11月29日出让的深圳宝安大铲湾港区A002-0076宗地不出意外将落入腾讯手中,建成200万平方米的“新鹅厂”。
资料显示,A002-0076宗地用地规模80.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用地功能是新型产业用地(M0)+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GIC),以“带产业项目”方式挂牌出让,期限是30年。项目将建设“六基地一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地块是由“海域土地许可”性质用地变更成“产业用地”的。
事实上,近段时间深圳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为“产业用地”、新增产业用地供应的案例不在少数。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深圳市已列入计划的工改工项目共计165个,拆除规模共计862.8公顷。在不久前的8月2日,深圳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项目——宝安区新桥东城市更新项目拆除启动,项目片区总面积231.84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85.8亿元。项目建成后,将释放数百万平方米量级的产业空间。
而在政策方面的举措,10月1日,深圳正式实行《关于规范产业用房租赁市场稳定租赁价格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加大产业用房供应,到2020年,深圳市新增建设筹集创新型产业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800万平方米。
上述种种迹象体现出了深圳政府腾出产业空间、发展产业的决心,这种决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定位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深圳针对产业用地供求结构失衡,租金较高以及产业流失的一种应对措施。
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面积小、租金高等因素,深圳写字楼空置率一直处于居高状态,其中也包括了产业园区中的写字楼项目。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环比上升4.3个百分点至22.4%,部分片区空置率超50%。
此外,深圳周边区域产业用地增加而形成的替代效应也带来不利影响。例如东莞2019年初步安排338个的重大建设项目中,“产业工程”占比近七成,其中松山湖产业用房供应量超90万平方米。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深圳的招商资源,如去年7月华为将研发等部门从深圳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就是一个佐证的案例。
为此,深圳需要增加产业用地的有效供给,调节产业用房租金,为优质的实体制造业回流筑巢引凤。7月9日,深圳前海管理局提出的“回归企业办公用房租金补贴”就是促进产业回流的重要方案。
ESR“二进宫”
最近,亚太地区最大物流地产平台的ESR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市场关注焦点,ESR本次IPO最终发售价格为16.8港元,认购倍数3.22倍,募资总额超过126亿港元,是2019年香港第二大规模的IPO,仅次于10月份香港IPO筹资57.5亿元的全球啤酒业老大百威亚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是ESR的第二次IPO计划,早在今年3月初,ESR就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但6月中旬,ESR以“因鉴于目前市况”的理由延后了“IPO”计划。
招股书显示,ESR主要发展亚太区一线及1.5线城市的物流地产,账面估值约为29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约为202亿美元,管理建筑面积合共超过1530万平方米,物流资产主要位于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及印度等国家。
财务数据方面,ESR的收益由2016年的9670万美元增加58.5%至2017年的1.53亿美元,并进一步增加65.8%至2018年的2.54亿美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ESR的收益为1.55亿美元。
ESR表示,公司收益录得显著增长是由于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强劲增长,导致管理费收入增加所致。
数据来源:ESR招股书 观点指数整理
ESR的收益可分为租金收入、管理费收入、建设收入和太阳能收入。其中入账的建设收入和太阳能收入是指澳大利亚物业开发公司CIP和日本若干设施的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收入,占比较小;租金收入和管理费收入占比较大,2018年两者收入占比分别为29.2%、53.4%。
ESR收益结构最大的特点是,作为一家物流企业,管理收入费却占据了营收的半壁江山。翻看招股书,ESR管理收入费包括基本管理费(基金规模1-2%)、资产管理费(基金规模的1%或物业资产总额的0.5%)、开发费(开发成本4-5%)、租赁费收入(通过物业交易获取,1-2.5个月的租金)、收购费(土地成本的1-1.75%,物业的0.75-1.75%)及超额收益(净利润的10%-32.5%);租金收入即是指物业租赁获得的租金收入。
而目前ESR的资产结构是:直接拥有的投资组合资产共75个物业,已竣工面积157.8万平方米;管理基金及投资公司所持的投资组合资产共213个物业,已竣工面积693.9万平方米。凭借着基金的大规模和多环节收费,管理收入费超过微薄的租金收入也在情理之中。
数据来源:普洛斯年报 观点指数整理
其实,ESR依赖基金管理的运营模式跟普洛斯异常相似,都是通过设立、募集基金,收购资产包,置入所设立的基金,然后打包IPO或者出售以回笼资金,再进行新一轮投资。不过ESR对基金管理收入的依赖度比普洛斯更高。
数据来源:ESR招股书 观点指数整理
依靠运营基金投资管理的这种轻资产、少投入运作方式,ESR仅以595名员工就赚取息税前利润近10亿人民币。在首日挂牌后,ESR凭借着高毛利率等良好的经营数据受到市场资本追捧,开市价为17.6港元,超出招股价4.76%,目前市盈率近43倍。但其“重基金+地产”运营模式的稳健性还留待日后市场考究。
物流地产加速整合
自2015年开始,中国物流市场就已经涌现出了一些“新生代”,比如万科旗下的万纬物流,物流行业格局逐渐发生改变。据相关研究机构显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普洛斯物流依旧是行业的龙头老大,市场份额为33%,但相比2015年占比高达55%来说已经有所下降;而在2015年刚成立的万纬物流后来居上,市占比为6.1%,暂位列第二位;ESR以6.0%的市占比暂时位列第三。但在ESR上市,插上资本的翅膀之后,物流行业的市场情势必然发生改变。
除了市场激烈角逐之外,现阶段部分物流企业面临业务渠道和应用场景缺少,运营商面临人力和仓储成本上升的压力等问题,整个物流行业迫切需要整合资源,做到协同高效率发展。
目前,市场上资源整合的手段包括成立资管平台进行投资或是收并购等。
10月8日,万科拟与天津荣泰成长、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横琴和谐鼎泰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募集规模为11.01亿元,投资目标及范围为主要投资于科技、物流等领域的优秀子基金。
比亚迪是万科的长期合作伙伴,2016年,两者曾签署战略协议,在国内各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工业园区开发以及海外业务开发中开展合作。此次万科再次寻求“老伙伴”成立“母基金”,通过获得、持有及处置投资物流等项目,获取长期投资回报。
万科之外,通过成立基金或者资管平台进行物流资产投资的房企并不少见,比如远洋。远洋通过旗下设立的资管平台远洋资本对物流资产进行PE投资。2016年及2017年,远洋资本分别对中国物流资产、郑明现代物流以及九曳供应链等物流企业进行投资,完善物流尤其是冷链方面的规模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7日,物流地产行业发生了一起大宗交易并购事件。安博和竞争对手Liberty Property Trust发布声明,安博将以换股方式收购Liberty及其债务,此项交易规模约126亿美元。
Liberty Property Trust是一家大型工业地产商,在美国和英国拥有和管理1.09亿平方英尺(约1013万平方米)的工业地产和办公楼。安博表示,此次收购将扩业务网络和客户群,形成资产组合间的战略协调,使我们得以收获短期成本和长期收益之间的协同。
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事实上,物流地产行业的大宗交易时有发生,有的是将置入物流资产的基金全部出售,获取资产增资收益,进行下一轮物流资产开发投资;或者是为了扩大规模,形成协同性发展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去收并购行业内的大型企业。两种背景下的交易都是为了做大规模,争抢物流行业的份额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