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联云仓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提供仓配服务的仓储总面积达到5863万㎡,同比去年增长29%。从融资上看,仅2019上半年,仓配领域就有近50亿人民币的融资,各方也都在摩拳擦掌,盯着这块正在升起的电商后市场。
大约在2007年前后,京东依靠自建仓配体系得到用户的广泛青睐,以淘系为阵地的品牌商也希望寻找一种在成本上优于“租仓+第三方配送”的模式,实现仓储和配送网络的无缝对接。
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也有一批物流企业感受到零售方式的多元化,开始为各类电商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发网物流就是其中之一,近日,在物流指闻举办的“洞见2019·第三届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驱动者年会”上,发网供应链创始人李平义分享了发网在零售变革背景下的机遇探索之路。
01
服务是物流企业存活下来的真正因素
“在物流行业里,能生存下来的真正原因是服务,所有物流从业者都在想一个问题,想明白以后会发现服务是能够让我们活下来的唯一原因。”
短短的一句话,李平义两次提及“服务”,这是他看物流的视角,也是发网的基因。在李平义看来,物流供应链企业所做的事情一定是帮助品牌商客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近几年,伴随着电商的升级,仓储供应链也在朝着精细化和全面化演变,从原来只是入库存储,到后来可以进行数据匹配,部分还涉及到金融领域;同样,供应链端的服务也在相应的改变,如干线运输调拨能力、仓储设施水平和网络的覆盖能力等,都要随着零售渠道的不断迭代而变化。
李平义认为,虽然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但不变的应该是对客户问题的解决能力。作为仓配企业,发网需要解决的是客户存储的个性化问题,而在发网看来,库存的问题来源于渠道的多元化,如今品牌商的销售渠道可分为四个类别:
第一个是以线下实体为驱动,比如经销商或者线下门店。
第二个是电商平台,以流量为驱动的渠道,比如天猫和京东。
第三个是基于信息流的阅读方式的改变,更多的交易是基于内容产生,比如抖音,淘宝直播。
第四个是则是社交电商,比如云集和社区团购企业。
品牌商选择的渠道越多,对应的库存压力就越大,每个渠道都有自己的体系,库存难以统一管理。同时,数据分离使得品牌商能掌握的终端数据只有B2C的消费者画像,而门店用户的画像和信息就成了黑匣子。
02
库存的三个效率问题
研究客户市场需求,给出直击痛点的解决方案,是本质上做供应链服务的核心价值。在李平义看来,库存效率的提升有三个方面:库存规模有多大;库存分布放在哪里;库存的最终交付。
作为仓配服务企业,发网需要花时间思考品牌商究竟怎么买东西,去哪里买东西,有哪些新渠道等问题。“社区社群是今年尝试较多的项目,通过一些新渠道打开思路,让我们知道品牌商在零售市场的打法,以便我们在物流解决方案和技术投入上做布局,当他真正需要的时候就能赶上去。”李平义表示。
对此,发网提出希望通过仓储体系把客户的库存“管起来”,并将仓分为两类:实仓、虚仓。
实仓即实体仓,目前发网在全国有150多个仓库,可以就近满足客户的需求。
虚仓即后台系统,客户在RDC端、经销商仓等用同样的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了解库存在哪个地方交给谁、卖给谁。
同时依托于云管理系统,发网打造“工厂—仓网—终端”极简供应链,减少货物不必要的物理流通次数和距离;仓、配、库存在云上管理,从前端到各个终端节点全可视,仓配资源共享,节省成本。
云仓:
发网将云仓分为三个等级,产地仓、中央仓和前置仓。产地仓是标品工厂、生鲜源产地的产地仓,完成仓到仓的调拨物流服务。中央仓是区域大仓,设置于区域核心城市,主要服务电商业务,完成到前置仓的调拨。
云配:
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做全链条的服务,只要在核心的地方,企业需要把控住,在其他专业的部分交给专业的团队来做。
李平义表示:“发网本身不做配送,所有配送都是整合,品牌商不同的渠道用的配送的资源是不一样的,电商用的是快递,社区团购用的是城配,你线下的体系用的是干线,这些运力怎么样整合在一起,能够中央化管理、职业化的调度,这是发网云配的核心。”
云库存:
发网将货品放在统一的库存中心,由一个供应链体系做管理。
李平义举例:“某服装品牌在早期就遭遇了库存问题,货卖给经销商,但经销商没有处理。库存放在渠道里,当渠道没有置换能力的时候就打折。以至于后来新品不到三个月就打折,没有人再买新品了。线上线下库存不统一对品牌的伤害很大。”
03
一个科技公司
据统计,2019双11期间,发网全国仓库总发单1781万,占全网包裹总量的1.07%。“发网首先是一家科技公司,其次才是一家物流公司。”在物流指闻举办的活动中,总是能听见发网负责人传递观念。
相比于配送、运输等开放场景,仓储这种封闭空间更有利于技术的试验,也成为了众多科技企业在物流领域的第一选择。“发网在技术应用是从两方面考验的,渠道端和供应链端。”李平义介绍道。
首先看渠道端,客户在哪里卖东西,卖东西的地方就应该有连接,最好的连接就是云系统;其次看供应链,要建立多的库存中心帮助客户把库存一盘货连起来。
客户的渠道和业务都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不能够让企业有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就做不好。供应链企业一直在追求“多、快、好、省”,在追求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没有技术系统的支撑,基本上很难做到。
对此,发网自主研发SaaS平台,将业务搬到云系统上。同时,发网在2019年和大量AI设备公司合作,希望建立开放的平台体系,通过集约效应提升物流智能设备的作业效率。
04
仓储会直接跳过自动化进入智能化
“我一直有个观点,智能设备在中国仓储端有三个阶段: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在物流指闻“双11走进前线”栏目里,我们曾去过发网的仓储进行实采,除了高货架和自动打包机外,很少看到自动分拣器、机械臂等科技设备。“在电商仓库市场,如果今天企业还没有投入自动化设备就不要投了,未来仓会直接跳过自动化进入智能化。”李平义说道。
正如前文提到,供应链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在追求“多、快、好、省”。如果自动化设备投进去,效率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用数字和智能化设备可能会更好。智能仓储不是用自动化设备把仓库给架满,这样有风险,投入大、效率慢。
李平义举例:“双11期间一个仓可能达到400万单,但平时就100万单左右。如果纯用自动化的话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需靠数据、智能设备和人。”
如今,品牌商在物流的选择越来越谨慎,对于今年物流投资的低潮,李平义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物流在过去几年是“资本宠儿”,算起来,物流投资热潮的持续时间长达5年之久,而如今,资本如今更加关注企业的价值,一个故事讲述需要KPI的支撑,回到本质来看,真的需要我们和同行一起,花时间把物流服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