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和抗击风险的强大韧性,只要采取正确的应对和改善措施,完全可以在疫情之后,恢复到正常的经济发展轨道。当然,疫情在中国以外地区扩散是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疫情下,全球供应链正面临极大受限甚至中断的风险。
科学有序复工复产
目前全国对防范疫情进行分区分类管理,大多数地区正迎来科学有序的复工复产局面。之所以称之为科学有序,就是既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又不能因噎废食,不敢放开手脚搞经济。这个度的把握,不是喊喊口号的事情,而是制定周密的生产防控两不误的方案,按照方案安全快速地推进生产,使生产成为防控疫情的重要后盾和保障。对于目前的局面,应抓住完善我国国内、国际供应链的机遇,不是简单的照原来的生产模式和粗放的管理进行生产,而是力争按照周密的复工复产供应链运行新模式复工复产,实现我国产业链组织方式、物流供应链服务方式的升级迭代,成为化危为机的抓手和突破点。由于中国需要承担防止国际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责任,应借机加快优化国际供应链组织,在按步骤、保持产业链完整、价值链创新的基础上,更精准地推进国际服务产能的复工复产。
积极为人员和货物交往恢复正常创造条件
从做好疫情防控和实现国内有效防控下复工复产出发,形成国内安全生产、人员安全流动格局。对于物流而言,要积极与相关国家进行沟通,制定严格的国际物流和供应链流程,将疫情防控嵌入流程,形成安全性高的生产方案,为国际货物流通创造良好条件。建立我国与货物到达国家两端港口的双重管控机制,调动境外物流机构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境外的实施管控的作用,为建立畅通的国际物流链、供应链营造环境。航空货运、中欧班列对我国国际供应链影响不断扩大,也应建立基于疫情防控安全的运作模式。
高度重视国际形势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
最近,中国以外国家地区的疫情演变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中国控制住疫情的情况下,国际上因为疫情问题而出现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和中国供应链稳定运行的局面。为此,我们在做好国内复工复产和国际贸易的同时,对相关国家做好供应链解决方案预案。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我国产品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目标和途径,我国应以此次疫情应对为契机,以中国疫情控制经验对相关国家的防控支持为支点,营造国际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既争取将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又奠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有效降低国际供应链运行成本
在复工复产过程中,积极优化国际制造生产布局,对于供应链完整和便于尽快复工复产的产业,给予最优先级的发展地位,在物流服务方面进行精准配套,给予疫情防控下的干线、支线、配送服务支持,促进物流成本的不断降低,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既能尽快恢复产能,又利于后续产业配套和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在规模化发展基础上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
对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给予扶持
鉴于疫情期间国际制造业、物流业普遍受到的经济损失情况,加快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复工复产优惠政策,加大对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系统恢复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并精准到各个供应链系统,实现对供应链优化重构。尤其是在供应链总体运行扶持基础上,加大对各个物流环节的差异化财税支持,为物流服务尽快恢复正常创造条件。
提高我国进出口商品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水平
针对我国制造业整体恢复发展的需要,区分上下游产业的不同特征,鼓励供应链流程再造。对于出口端,重点加强通关便利化,简化出口流程和提高出口效率,给予生产环节用工、用料和物流服务的便利支持,创造扩大生产的良好环境。对于进口端,要积极与消费、生产对接,密切供应链运作关系,提高运作效率和扩大市场规模。
积极应对境外供应链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中国防范疫情取得的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是积极的一面,但还应看到另一面,即相关国家疫情的发展涉及管控的变化,以及为防范疫情输入风险,我国会对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往来进行管控。这无疑将对国际端供应链带来重大影响,需要我们对困难作出足够的评估。同时,我们还要抓住机遇,形成全面的应对措施,扩大中国供应链的辐射、服务能力,为外向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本文摘编自《中国远洋海运》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