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晚,伴随着强劲有力的引擎轰鸣声,几辆装载着220千伏变压器的特种运输车辆,缓缓驶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与此同时,远在3700公里之外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作为货物接收方的“西藏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的管理人员,正通过屏幕上的国家电网“电力物流服务平台”(ELP系统),监测着这批重点物资运输过程的一举一动。
这是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基建工程全面复工后,国内电工装备全面重启的一个代表性场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电网重点工程复产复工,物资供应保障是前提。灵活有效运用“大云物移智”先进技术,科学精细落实分区分级政策,是做到防疫与复工两手抓、两不误的关键。2018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现代智慧供应链建设,有效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电力物流服务平台”项目作为其中标志性成果之一,将物联网(IOT)、SaaS服务、地理信息技术(GIS)与互联网生态理念有机整合,成为国内首个服务于超限、精密货物运输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
“物联网+大数据”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变压器等大件设备价值高昂,属于电网工程建设的核心设备,一直以来都是供需双方的关注焦点。而在运输过程中,这些大件设备对于受力、倾角、车辆速度等安全技术指标,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此类超限运输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对物流单位专业水平、人员经验依赖性较强,供需双方对运输过程掌控有限。国家电网“电力物流服务平台” 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传统管理领域,通过SaaS平台与运输传感器网络相结合,取代了传统的电话、微信、电邮等管理方式,实现了运力资源的全时、全量监控和自动预警,有效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大幅提升工作质效。
“西藏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满足改善沿线近38万人的安全可靠用电问题。工程建设环境恶劣,物资运输艰险。此次变压器供货任务,运输全程超过5000公里,翻越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穿越永久性冻土区域和无人少人区、沼泽地,沿线气候恶劣、含氧量仅为内地50%~60%,昼夜温差达25摄氏度以上。在预计长达两个月的运输周期里,传感器将持续对物流过程中货物的受力、位姿等十余项参量进行跟踪、分析和自动预警,为高值货物运输的安全与进度管控提供技术保障。此前,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承供的“驻马店~南阳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电抗器,已于2月27日启运,作为电网建设首批复工复产项目,“电力物流服务平台”同样为这批货值近5000万元的运输任务提供了监测服务。厂家、业主及货运单位三方,均可通过该系统实时查看运输过程,极大提升了运输过程的可视化水平与多方协作效率。
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助推“分区分级”精准发力。对道路通行条件的全面了解,是物流保通实施的根本。“电力物流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优势,将供应商、仓库、码头、接货场站等重要物流节点,以及桥梁、隧道、空障等对超限运输构成潜在限制的重要地标,通过数字化踏勘技术采集并录入系统,成为全体用户共建共享的地理信息资源库。结合当前防疫形势,国家电网公司紧急在“电力物流服务平台”部署了疫情防控相关功能,通过“E战疫”手机应用,可将采集到的疫情态势、人员健康数据叠加至GIS地图上的车辆定位及物流网点,为精准落实分区分级防控政策,做好防疫形势下的物流保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强化运力供需对接服务,构建电力物流行业生态圈。防疫形势下的复工复产工作,凸显了 “非接触经济”的潜在价值。为有效解决复工复产阶段“车找货”、“货找车”的难题,实现供应链的快速重启运转,“电力物流服务平台”向运输供需双方,提供在线化、平台化的信息发布和供需对接服务,进一步促进制造和运输这两大供应链关键环节的顺畅、精准对接。货主企业可将运输需求发布至平台,物流企业即可根据发布信息快速响应。有效实现了货源、运力信息的互联互通,为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平台支撑。近期,“电力物流服务平台”先后为阿里狮泉河电厂应急供货、青海-河南特高压工程800千伏组合电器供货、长治站送出工程的1100千伏组合电器供货等运输项目,提供了运输供需对接服务,有效保障了一批电网重点工程复工复产的供应任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电力物流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平台化、网络化服务能力,大力培育构建开放共享、资源整合、协作共赢的电力物流生态圈。未来将面向设备制造和广大物流企业,拓展数据资源开发、供应链金融、物流服务征信等数字化新经济服务,带动装备制造、物流、原材料、金融等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发展,为供应链全面提振重启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