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工厂企业在落实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实现准时化生产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如今很多企业已经渐渐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而在供应链管理中,对于内部采购部门和外部供应商的管理尤其重要。
- 2 -
对外采购是产品生产前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诸如等待的浪费、库存的浪费都是由于对采购工作的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因此对采购部门加强管理是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制定好采购部门的职能规范,其职能工作包括:
1、分析公司原材料市场品质、价格等行情,掌握公司主要物料的市场价格起伏状况。了解市场走势,加以分析并控制成本。
2、寻找物料供应来源,对每项物料的供货渠道加以核查和掌握。与供应商洽谈,并安排工厂参观,建立供应商的资料。要求供应商报价和议价,对有能力的供应商可进行估价,并作出比较。
3、按照生产需求采购所需的物料,依采购合约或协议控制协调交货期。查证进厂物料的数量与品质,对供应厂商的价格、品质、交期、变量等作出评估,增强材料使用性。
4、配合销售目标与销售计划,对呆料与废料的预防与处理。以旧换新物尽其用,积极开发替代品,对余料进行再使用,降低采购储存成本,加强用料支出的控制。
5、强化重点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适时、适量的供应物料。适当有计划的库存,消除料账差异,确定材料的准确性,确保材料的存量合理。
- 3 -
采购部门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对企业影响非常大,因此,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对于供应商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内容:
1、管理人员水平
管理人员素质、工作能力的高低,其工作经验是否丰富。企业有了高素质、有能力的管理干部,企业的管理才有效率、充满活力。
2、专业技术能力
其技术人员素质、研发能力、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企业不单要有素质高的管理干部和良好的管理,还应有经验丰富有创新的技术人员,只有技术不断改善创新,才能使产品品质更加有保障,材料成本不断下降。
3、机器设备情况
机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厂牌、使用年限及生产能力。机器设备的新旧、性能及维护状况等。良好的机器设备,其产品品质更能加以保证。
4、材料供应状况:
其产品所用原材料的供应渠道是否畅通,其原材料的品质是否稳定,其供应商原料来源发生困难时,其应变能力的高低等。能够保证在产业链上的稳定输出,才能够保证其产品的稳定性。
5、品质控制能力:
其品管组织是否健全,企业员工是否稳定,品管制度是否完善。企业员工的稳定性高,流动性过大的员工群体,其产品品质会受副相当的影响。同时具有完善的品质管理流程,才能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
6、管理规范制度:
管理制度是否系统化、科学化,工作指导规范是否完备,执行的状况是否严格。激励机制的科学,管理渠道的畅通,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其供应商整体是优秀的,其产品品质是优质的,其服务是一流的。
根据反馈的调查表,按规模、生产能力等基本指标进行分类,按物料采购金额的大小,由评估小组选派人员按《供应商调查表》所列标准进行实地调查。所调查项目如实填报于调查表上,然后由评估小组进行综合评估,将合格厂商分类按顺序统计记录。
调查合格之厂商可通知送样或小批量采购,送样检验或试验合格者即可正式列为《合格供应商名册》,未合格者可列为候补序列。之后采购只可从合格供应商中采购,财务付款时也应审核名单,非合格供应商者应呈报上级。
- 4 -
在与供应商达成合作后,基于对供应链管理优化,我们需要对供应商从价格、品质、变期交量和配合度(服务)几个方面来考核,并按百分制的形式来计算得分,至于如何配分,各公司可视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1、价格:
根据市场同类材料最低价、最高价、平均价、自行估价,然后计算出一个较为标准、合理的价格。
2、品质:
根据某固定时间内(如一个月、一季度、半年、一年)的批退率来判定品质的好坏,批退率越高,表明其品质越差,得分越低。根据每次交货的合格率,再计算出某固定时间内合格率的平均值来判定品质的好坏,或者根据某固定时间内总的合格率来判定品质的好坏,合格率越高,表明品质越好,得分更高。
3、交期交量:交货率越高,得分就越多。逾期率越高,得分更少。逾期越长,扣分越多。逾期造成停工待料,则加重扣分。
4、配合度(服务):配合度上,应配备适当的舟数,服务越好,得分越多。
将以上四项分数相加得出总分,为最后考核评比分数,以此来考核供应商的绩效。对供应商的绩效每月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图表。每个季度或半年进行综合考核评分一次,按评分等级分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几个等级。
对于较差之供应商,应予以淘汰,将其列入候补名单,重新评估。对于一般之供应商,应于以减少采购量,并重点加以辅导。对于优秀之供应商,应加大采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