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九江市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策与资讯 > 市级政策 >

深度解读《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

时间:2016-11-30 10:44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 点击:
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

QQ截图20161130104017.jpg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以下简称《方案》),部署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社会物流效率工作,大力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出到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5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工业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物流费用率明显降低。本文作者对该顶层设计进行了深入解读。

 

物流标准化是降低企业成本的利器

 

《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1项具体措施。

 

一是简政放权,建立更加公平、开放、规范的市场新秩序。优化行业行政审批,清理、归并和精简相关证照资质。深化铁路货运改革,提高铁路资源利用率。优化货运车辆通行管控。推动货物通关便利化。

 

二是降税清费,培育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试点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积极研究统一物流各环节增值税税率问题。降低物流企业运输收费水平,规范物流领域收费行为。

 

三是补短强基,完善支撑物流高效运行的设施和标准体系。

 

四是互联互通,建立协作共享和安全保障新机制。

 

五是联动融合,构建产业链共赢新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物流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10年的17.8%下降到了2015年的16%,2016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到14.6%。不过,物流成本虽然一直在下降,但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不仅比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左右,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印度、巴西等其他金砖国家。

 

对比之下,就我国的物流业而言,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社会物流效率工作,唯有大力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而物流模式创新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动力,特别是在劳动力、能源资源等成本刚性上涨的背景下,降低物流成本便成了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重要途径。

 

针对《方案》的发布,笔者对其进行解读后认为,这是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也是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新机遇。此次《方案》明确工商业企业物流费用率由8.3%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在具体措施上,如很多专家所说,减少各种物流环节的社会费用非常必要。

 

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利器,不过健全物流标准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具有长期性。因为在当前,制约物流标准化工作推进的因素有很多,如托盘标准化及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率低,汽车材料、零部件产品包装不统一等。标准的制定既要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也需与国际接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难度。

 

对于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这一方面,笔者认为,目前直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已经很小,政府和企业都应通过物流技术、管理和模式的创新,来整合资源,协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物流配送。

 

此次《方案》也提及,要加快构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跨运输方式物流相关信息互联共享,鼓励企业间运力资源共享。此外,政府层面应综合考虑能耗、环保和效率等因素,对各种物流手段进行顶层设计和明确导向,重点为绿色、节能型的高效运输方式提供全方位支持。

 

“增效”是物流业转型升级标志

 

笔者就如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社会物流效率工作,大力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采访时,业内有关专家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按照短期“降本”、中期“蓄能”和长期“增效”三步走来加大力度进行实施。

 

第一步是短期“降本”

 

物流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市场需求巨大,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获得较快发展,但社会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与物流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矛盾依然突出,物流业陷入发展结构性难题。

 

物流业“降本增效”,不是要一味降低运输及物流服务价格,而是要改善物流发展环境,补齐物流软硬短板,加快政府职能转型,为物流创新驱动发展创造环境,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因此专家建议,短期政策应主要聚焦于改善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通过简政放权、减税降费,为物流企业创新发展增添动力。

 

第二步是中期补短“蓄能”

 

“蓄能”作为“降本”与“增效”的衔接转换点,是创新驱动“增效”的基础支撑。首先要统筹物流网络建设。研究编制国家级物流枢纽设施布局和建设规划,布局和完善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物流枢纽,统筹推进公路、铁路、水运等基础设施无缝衔接。

 

依托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加强繁忙区域扩能改造,支持主要港口、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形成贯通内外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

 

第三步是长期创新“增效”的实施

 

物流企业长期“增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企业、政府和协会紧紧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创新:一是以物流服务创新为核心,促进转型升级;二是以推动物流集成创新为基础,做大产业规模;三是以物流模式创新为重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四是以物流技术创新为手段,提高货物流转效率;五是以物流体制创新为保障,保持物流发展的动力。

 

为此专家认为,“增效”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标志,判断“增效”是否实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

 

一是物流企业为生产企业提供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等精细物流服务,重塑业务流程,建立面向用户企业的一体化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

 

二是物流枢纽布局不合理、集疏运体系不畅、信息孤岛等问题得到解决,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

 

三是物流企业与商贸企业协同服务能力增强,延长商贸业的服务链条。

 

降物流成本应打破地域分割

 

《方案》剑指畸高的物流成本,下一步应该着力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根本上保证物流业“轻装上阵”,多管齐下降成本,为企业发展添动力。

 

无论是深化铁路货运改革,降低物流企业运输收费水平,还是加大对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和完善落实支持物流业发展用地政策,《方案》基本都击中了物流成本过高的要害,这是顺应民心之举,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当然,虽然政策已经出台,多管齐下降低物流企业成本,还需要地方做好落地和实施,切实减轻企业物流成本,缓解企业压力。而在具体实施落实上,打破垄断才是关键。

 

 

因为,物流行业具有跨区域流动的特性,目前地区分割、行业垄断仍是物流行业难以破解的困境之一,使得物流企业面临多次收费,在各地区需要办理不同的执照等问题,下一步应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说,目前在许多地方,是行政垄断推高了物流成本。

 

首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垄断公路、桥梁等公共资源,并当成了“提款机”,因此才会出现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物流成本难以降低的局面。所以说,割除行业垄断的顽疾,健全竞争政策,是确保“降成本不反弹”的关键实招。

 

业内人士皆知,中国物流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集约化水平很差。解决这一问题,公路物流须向“一整合三融合”的方向发展。所谓“一整合”:即物流行业内,尤其是专线运输的整合。而“三融合”则是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融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

 

物流企业只有加大企业之间的互助合作,开展良好的竞争,才能促进物流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地方政策差异、鼓励并购,规范物流行业发展。

 


(作者单位系山东兰田配载公司)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