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萍乡市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策新闻 > 国内新闻 >

3亿机动车VS共享单车时代 路权之争谁主沉浮?

时间:2017-05-22 15: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
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3亿大关,由此衍生的道路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拷问国人的行路文明,同时也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那么,在中国,为何会产生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路权之争?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合理分配路权?共享时代,路权分配又面临哪些新挑战?日前,记者进行了调查。

  3亿机动车VS共享单车

  ——衍生新形式的路权之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今年4月17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消息称,截至2017年3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达2亿辆;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苏州、深圳6个城市的汽车超过300万辆。

  另一方面,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行模式开始在中国疯狂蔓延。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中旬,中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超过400万辆,市场上的共享单车企业不少于20家。

  “我刚搬家的时候,考虑到单位和家之间仅有3个地铁站的距离,所以一开始选择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结果发现,上下班高峰期骑车太艰难了。”家住北京朝阳区劲松街道的陈峰,在距家不到4公里外的国贸工作,“骑车难”让他最后还是选择挤地铁上班。

  陈峰说,大量的共享单车涌入东三环辅路的自行车道,每个路口等待红绿灯的时间“超长”,往往会造成局部的拥堵。

  “特别是遇到一些自行车道和公交车进站路线重叠的时候,骑车的人太多,公交车进站就很困难;有时公交车停靠后,骑行者往往借机动车道绕路行驶。”这样的场景,在陈峰上下班的通勤线路中,一天天上演。

  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路权之争在中国并非新鲜事,但共享单车时代来临后,“共享围城”、单车乱停乱放,甚至挤占机动车道、人行道、盲道等新的路权之争,又在考验政府的管理智慧。

  共享单车VS行人

  ——人行道被共享单车“挤爆”

  共享单车挤占人行道的现象,在北京朝阳区三里屯商圈尤为明显。由于地处商业闹市,又具有地标效应,三里屯往往吸引众多上班族和游客光顾。

  记者走访发现,三里屯附近的各种共享单车投放量巨大,在人行道上能停放两至三排,甚至侵占盲道,留给行人的空间极其有限。

  除了北京外,深圳也遇到类似矛盾。据媒体报道,今年清明小长假的前两日,深圳知名景点深圳湾公园的人行道和骑行道被大量涌入的共享单车“挤爆”,一度导致行人寸步难行。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对共享单车的停放区域做出规定。据媒体报道,北京、深圳、成都、上海、南京、昆明等地发布了相关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深圳拟要求,在非公共区域(住宅、商业办公等)自行设置自行车停放区,采取技术、管理等手段,保证车辆按区域和点位规范停放。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北京的道路规划设计来看,共享单车带来的问题不是骑行量超出城市自行车道的承载量,而是停放的车辆过多。

  她观察发现,为了抢夺市场占有率,有些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时超出需求,甚至占用其他道路资源。

  行人VS机动车

  ——停车礼让成为一纸空文?

  事实上,路权之争并非是共享单车时代的产物。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迅猛,大量人群涌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拥堵等各方面压力。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智新对记者表示,路权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首先表现为道路的优先通行权,他解释说,优先通行权要照顾公共利益,例如,公交车、校车、救护车等资源的优先配置。

  “另一个是优先保护权,表现为弱势群体优先。”张智新认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比,非机动车显然应该享有优先保护的权利。

  “例如,右转车辆已经开启右转指示灯,行人也已经走在斑马线上,这就形成了冲突。大家在同等享有路权的情况下,应优先保护相对弱势的行人,这是文明理念在路权分配中的体现。”他解释说。

  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明确,“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地方上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则,“停车礼让”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为此,今年3月25日,被称作“最严交规”的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交警透露,机动车在路口右转弯未让直行的行人先行的,记3分罚款50元;在路段上行经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遇行人未礼让的,记3分罚款100元。

  “不仅右转得让行人,什么都得让。”上海车主金小明对记者说,“最严交规”实施以来,对开车手持手机、右转不礼让行人等违规行为的严惩,使上海市的路况有所改观,他感觉“开车比以前更安全。”

  “有些规定是真的为了减少车祸的发生,汽车都礼让行人的话,相对而言也是在保护我的家人。”金小明补充说。

  路权之争如何不“添堵”?

  ——专家:各方明确路权和安全意识

  根据2015年发布的《上海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报告》显示,五年来,上海市道路交通周转量增幅达到42%,而全市道路总里程仅增长10.3%,道路交通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日趋突出。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也显示,由于人口总量调控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等政策影响,2015年,北京市出行总量下降,但交通拥堵仍有所加剧,平均拥堵持续时间3小时,较2014年增加1小时5分钟。

  上海、北京两地的数据意味着,在汽车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同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也在加剧,有观点认为,路权如果不能合理分配,势必会为交通“添堵”。

  张智新对记者表示,无论是行人、非机动车使用者还是机动车驾驶员,一些人对路权的意识是模糊的,甚至是缺失的。

  他进一步解释说,“很多人缺乏汽车社会的路权意识和安全意识,例如,机动车驾驶员应有礼让行人的意识,而作为行人、非机动车驾驶者,也要理解自己的边界,路权优先不等于说可以无限制的滥用。”

  “中国式过马路”即是行人、非机动车驾驶者滥用路权的顽疾之一。上述受访专家陈艳艳坦言,控制机动车驾驶员的行为比较容易,但对行人、自行车的执法成本就相对较高,但她建议,这样的执法还应常态化。

  “哪怕去抽样监管非机动车违规过马路的行为,监管到谁头上,就和谁的信用体系挂钩,利用设置黑名单等手段,提升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陈艳艳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