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萍乡市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策新闻 > 国内新闻 >

物流分拣区,不舍昼夜换来当日达

时间:2018-01-26 12:42 来源:北京商报 点击:
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

凌晨,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对邮件进行分发。

商业,一个融入了多业态经营智慧的行业,也是一个有着浓浓烟火气的领域。它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繁荣,支撑了百姓们的美好生活。它是黎明前4点钟就熬制好的热气腾腾的早餐,是太阳初升后商场厕所里的洁净,是飞驰在街道上奔你而去的外卖,也是夜幕降临后运送的好几万件包裹……每每这座城市还未苏醒,商业人已经奔赴岗位;当城市安静睡去,商业人仍在忙碌。一天24小时间,无论人们醒着还是睡了,首都商业24小时都转动着,为了人们舒适便利的日子努力着。

 

当夜幕降临,物流厂区内依旧灯火通明,叉车在仓库内不停运转,值夜班的工作人员已经进入工作状态,进行分拣、包装并保持着与白天同样的效率。每一件邮件准时到达消费者手中,背后都离不开一线员工们不舍昼夜的付出。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从不以白天和黑夜来划分作息,他们的工作时间被精准分割成小时和分钟,以保证邮件在规定时间里达到指定位置。不论是手工的分拣,还是科技、智慧和大数据的赋能,有形与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北京商业24小时不停运转。

 

凌晨 分发配送不舍昼夜

 

凌晨2点半,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北京国际分公司的库房、操作间和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几十位工作人员在不停地忙碌着。上晚班的陈师傅将手中的邮件飞快地分发,在与北京商报记者的交谈间,也没有停手,熟练地分发好近30个邮件。

 

为了保证邮件准时登上飞机运走,像陈师傅一样的员工,工作时间以分钟来规划。每不到10秒钟,他们就要分发完一件邮件,每分钟大约分发7件,平均每小时分发417件,保证在12个小时内分发完4000-5000件邮件。而值夜班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在8小时内完成2500-3000件邮件的分发。

 

城市的另一边,已经在圆通网点工作了八年的操作员张先生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包裹分别放入几近堆满的分拣筐中。旁边负责扫描和分拣快件的同事,每晚都会扫描近5万个快件。大厅内,传送机器上不断运送着包裹,为了装车便利,大厅内四五个大门敞开着,门口挨个停放着一辆辆货车,时不时有打好大袋的包裹被抬到车上。也因为对接货车的大门透风,分拣大厅内和室外几乎一样寒冷,冬日晚上都在零度以下。现在还没有进入快递旺季,以往“双11”期间的工作量比现在大很多。

 

一个行业的革新总要有这么一批人默默坚守,在外界看来,快递分拣岗位是一份技术含量不高的“机械性”工作。实际上,物流行业早已发生巨大变化,从“四通一达”、顺丰和德邦的成功上市,到菜鸟大数据以及机器化作业的支持,物流已逐渐朝科技化行业迈进。

 

末端 即时配送以分钟计算

 

不仅是夜晚,快递的流转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爆发式增长的订单量对末端配送环节时效性的要求越发苛刻,送达时间也变得更为精准。“当天达”、“次日达”已经是众多末端物流企业针对配送环节制定的硬指标。家住朝阳区的刘女士是京东的忠实用户,十分依赖当天送达的配送服务。她会在前天下班时买好第二天所需的商品,第二天10点前京东的配送员会准时敲响刘女士的家门。不仅是京东,众多的电商平台已经意识到配送环节中时效性的重要性,提速已经是物流企业每天做的必修课。

 

随着众多新零售样本接连落地,在末端配送环节中,即时配送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讲,已经从一项“特殊服务”变为标配。天猫超市已经将1小时达服务推进至北京,苏宁在北京落地 “SU FRESH苏鲜生”精品超市,将为超市覆盖的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提供极速达服务。此前,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同样聚焦更为精准的配送范围,配送时效性也不断提高。当这些新零售样板间将配送时效性变为吸睛亮点时,已经有众多的众包物流企业提前培育即时配送市场,甚至已经成为新零售的配套服务。

 

与此同时,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将2小时达缩短至1小时,百度外卖、饿了么平台提供的送餐服务已经以分钟来计算,叮当快药、快方送药等医药平台同样在提升配送的时效性。以小时和分钟来计算的即时配送,正在成为末端配送环节中的常态。张先生在一家提供即时配送服务的众包物流公司供职,他将自己每单配送时间精准到分钟,对时间的要求可谓达到极致。

 

当物流企业强化末端配送时效性尽力将邮件快速配送至消费者手中时,智能快递柜已经与末端配送形成互补。每天这些快递柜为消费者和快递员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放件和取件服务,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由速递易、丰巢等企业投放的智能快递柜在全国达到20.6万组,同比增加一倍以上。通过智能快递柜投递的快件量占快件投递总量的7%,比上一年提高近4%。在北京,快递柜已经是众多小区的标配硬件。

 

技术 借助大数据精准运营

 

物流就像是巨大的罗盘,从未停息,并时刻保持着运转的准确性。物流企业在北京商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过去一年,这些物流企业配送了北京市上亿件快递。

 

根据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北京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2.75亿件,同比增长16.03%;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03.83亿元,同比增长18.42%。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103814.45万件,同比增长20.86%。

 

面对庞大的快递量,新技术、新模式应运而生。作为物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物流广泛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备,逐渐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的主要手段。这些技术是确保物流企业24小时有条不紊进行运转和配送的要素。

 

众多物流企业通过大数据分配运力,进行精细化运营。如同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各大城市的快递网点,借助大数据可提前获知即将抵达的邮件数量,从而使得网点可以根据快递洪峰大小调整人力物力。精准于末端配送的物流企业会根据配送员对配送线路、配送品类等方面的熟悉程度,在后台中为配送员设定标签。随着大数据在平台中不断积累,同一个写字楼、社区的配送员将逐渐“固定”,甚至不同的配送品类也将细化到不同的配送员,配送时效性和质量均得以提升。

 

灵活应用大数据的同时,物流企业运用更多的技术提升效率。为缩短物流时长,提高拣选配货效率,物流企业纷纷启用了AGV机器人。如在苏宁1000平方米的仓库里,穿梭着200台仓库机器人,驼运着近万个可移动的货架。机器人搬运货架,将人工效率提高近7倍,避免了无效运输,节省了40%-50%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