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国家4A级森林公园——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梅水乡园村陡水湖畔,只见湖面碧波荡漾,红枫与绿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很难想象,两三年前,园村还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破败村庄,污水遍地,垃圾成堆,巷道狭小逼仄,坑坑洼洼。
“自从开展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后,村里面貌大变样,老百姓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上犹县梅水乡园村党支部书记吉健康说。园村的变化,正是江西推动公路路域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注脚。
从路边乱糟糟到吸引回头客
“马路经济”转型升级
出生于1971年的赖晓岚是上犹县委书记,她的父亲也曾在上犹县当过县委书记,而她“女不承父业”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原来,赖晓岚父亲在任上犹县委书记期间,曾大力倡导“马路经济”,号召村民路边摆摊、网箱养鱼。赖晓岚担任县委书记后,为了保护清水、治理污染,她让村里人拆除了网箱。为了整治村容村貌,她还大力治理马路边乱搭乱建行为。观念的转变,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贯穿江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105国道对上犹县梅水乡经济带动作用明显。曾几何时,国道两旁商铺、饭店、修车厂鳞次栉比。数十公里的“马路经济”长廊每年可直接给当地带来数千万元的收入。然而,路边摆摊、网箱养鱼、乱搭乱建等行为也造成国道路容路貌“脏、乱、差”,对交通秩序及通行环境影响严重。
“以前,来我们梅水游玩的人一看到公路边上乱糟糟的景象,心情急转直下。现在,公路两边干净整洁,游人数量大增,回头客也多了。通过发展旅游经济,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吉健康说。
赣州市公路局上犹分局局长谢建军介绍,近年来,上犹县开展了通道两侧绿化升级改造,补栽补植桂花大苗、红叶石楠等10万余株。上犹县不仅成立了公路养护小修保养队,还先后购置了多功能综合养护车、洒水车等设备,提高养护效率。目前,全县已集中精力打造了12公里机械化养护标准路容路貌示范路段。
随着公路路域环境的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也逐渐意识到改变带来的经济效益。做好公路养护工作,当地群众真正实现了从“要我护路向自发护路”的转变。
建成国省道示范路2232公里
下一步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
路域环境的齐抓共管,正在带来更生动的变化。11月11日,记者驱车行驶在德兴市306省道仙莲线上,五彩斑斓的景色映入眼帘——黑色的路面、红色的路肩、白色的标线、绿色的植被,成为大茅山风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条通往大茅山风景区的旅游公路,实现了向“公路旅游”的华丽转身,带动原本藏在深山中的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
2017年12月,江西省政府召开全省公路路域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视频会议,部署全省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在内的路域环境整治工作。
“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协调难度非常大,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各方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方式,才能凝聚合力,扎实推进。”江西省公路管理局局长曾晓文说。
综合整治,让江西公路通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货车运输市场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十二五”以来,江西已累计建成2232公里普通国省道“畅安舒美”示范路。
路域环境的优化,需要长效的保护机制。江西省大力开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联合整治,进一步巩固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各地公路部门正在强化与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完善多部门协作治理机制,加大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力度。下一步,江西将引入天网工程,将国省道沿线及等一些重要路口纳入监控管理,努力营造“畅安舒美”高效绿色的出行环境。(记者 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