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当前,我省正处于创新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对创新创造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改革发展,是高校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省广大高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聚焦学科建设、聚力科技创新,把学问做在大地上,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内涵建设,力争一流
“一流学科的创办和建设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一流的学科建设要汇聚一流的学科人才,要打造一流的学科平台,要形成一流的学科治理。”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在主题教育专题学习班结班式上说,学校必须以新材料技术、食品科学技术与健康、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江右人文与文化软实力、绿色发展与应用经济、思政教育与新闻传播等8个学科群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搭建一流平台、提供一流服务。
带着问题学、直面问题改,我省各高校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掀起狠抓学科建设热潮。
东华理工大学汇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学科优势,探索形成“大地质”发展理念,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开展城市地质、深地探测、绿色矿山、矿山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服务。
江西农业大学进一步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修订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精简学分、均衡学时、细化要求等举措,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宜春学院提出以内涵建设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走错位发展与特色发展之路,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大力构建有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集群)。
赣南师范大学以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园艺学科,努力打造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应用为一体的优势学科。
新余学院以“深度融合、差异发展、资源整合”为原则,明确以特色专业学科建设带动全校学科整体提升,实现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找差距、抓落实。一个个学科群、优势学科、成长学科、培育学科的建设,不仅撑起了全省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坚实底座,更提升了培养优秀人才、服务改革发展的水平能力。
打造创新高地,服务社会发展
9月17日,江西理工大学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完成的“新型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北京举行。评价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可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可实现“百亿装备、千亿投资、万亿拉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日前,江西财经大学提交的“关于江西营商环境的报告”引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报告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对我省营商环境进行客观度量。该校要求科研工作者“跳出江财看江财”,充分发挥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优势,紧扣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研究、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只有对接现实需求、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才有广阔前景。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通过“科研工作企业化”,在实现技术创新后再向生产力转化进军,推动硅衬底LED技术产业化,描绘“南昌光谷”蓝图;南昌航空大学罗旭彪教授扎根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仅在省内一家企业应用,5年就新增产值1.47亿元;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潜心钻研20年发明热敏灸新疗法,每年带动近千亿元的产业发展。
是否在基层一线对接产业发展、服务百姓需求,已成为高校开展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的重点。为更好地服务残障儿童,豫章师范学院提出坚持公益属性打造豫章儿童康复中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助力乡村振兴,赣南医学院坚持实施基层订单定向医生培养,如今平均为全省每个乡镇培养了2名以上医生。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等,与共青城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技术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