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12月18日晚6时许,随着汽笛声响,“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明斯克)缓缓开出义乌铁路口岸,满载货物驶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它也是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商贸气象台正式运行后服务的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
几天后,这趟列车将驶过出境口岸新疆阿拉山口,届时,那里气温预计低至-10℃。出发前,运营方义新欧贸易服务集团、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电脑前打开“义新欧商贸物流气象服务平台”,仔细查阅沿途地区的气温、湿度等气象信息,并根据货品性质,在一些必要区域放置隔温膜。
记者了解到,“义新欧商贸物流气象服务平台”是在中国气象局支持指导下,由浙江省、市、县气象局技术开发团队联合开发的。团队共收集2000多家物流企业对气象专业化服务的需求,研发“物流气象黑匣子”监测集装箱获取班列运行的气象监控数据,梳理了“义新欧”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和国内沿线城市的气候信息等。平台自今年9月初试运行以来,累计服务了逾200列中欧班列。
“试运行期间,它已经帮助我公司和客户避免了超过2亿元的货值损失。”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铭浩说。据悉,目前“义新欧”中欧班列已经开通的11条线路中,有不少气候条件复杂的区域:兰新铁路间的“百里风区”、连日高温的吐鲁番、强降水频频的塞纳河流域、极端低温的西伯利亚地带等。“极端天气不仅会严重影响列车运行,也对集装箱内的货物存储提出考验,如不事先预知天气变化,做好预防措施,常常会损害商品质量。”李铭浩表示。
对此,在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做了12年进口生意的经营户张玉玲深有体会。她举例,进口美妆、护肤品最怕高温,比如气垫粉饼会漏液,面膜会涨袋,口红会冒汗;而红酒、气泡酒和橄榄油则最怕低温,瓶子会因为不抗冻而爆裂。
“现在,我只要打开平台,就能提前获知货品运输途经地会不会有极端天气。”她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商贸物流气象服务平台小程序,“有了‘一带一路’商贸气象台,在发货前,我们商户能够及时和物流公司沟通,或适当延期,或提前做好货品防护措施,货品发出以后,还能实时查询货物所处地的天气情况和气温信息。”张玉玲说。
记者在“一带一路”商贸气象台的所在单位义乌市气象局看到,“一带一路”商贸气象台的“义新欧商贸物流气象服务平台”除了提供沿线城市、出入口岸的气象预报外,还针对性地建立了高敏感商品的气象适宜模型,形成不同商品的“气象适宜度指数”“商品品质运输日历”等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