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令无人配送这个新产业步入公众视野。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之一的无人配送,早已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青睐。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的方式,近年来部分企业在智能导航、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上不断更新,着力打造高效、便捷、优质的无人配送物流体系。
尽管中国无人配送起步稍晚,但国内物流业务需求巨大,市场潜力不容小觑。此外,中国人口密集,配送距离相对较短,更加契合当前技术能力支持。而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无人配送的可实施落地场景也大为丰富。
疫情防控期间,经过数年经验积累,中国无人配送产业成功肩负起社会责任,在最危险的地方代替人工解决物流配送的末端问题,为医疗、零售、餐饮等多行业补充运力、提速增效。无人配送创新产品的应用正在革新传统物流的末端生态,并加速产业技术力量的整合。
不过,无人配送虽然迅速落地,优势明显,但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需要突破。若想实现“无人配送”发展蓝图,多方协力推进势在必行。
推进无人配送,法规制定需跟进。随着不断有企业跨入“无人配送试验圈”,行业急需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引导。如何保证无人配送产品的安全性、如何规范无人配送产品的操作和使用、如何规避无人配送可能带来的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管理方案并出台相关法规。
推进无人配送,行业共识要形成。当前,由于标准体系与应用设想都在探索建设中,各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配送产品,在外形、尺寸、时速等方面各不相同,安全性也需要加强。为尽快推动无人配送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企业应主动合作,共同研究满足复杂应用场景的管理体系。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就已联合行业各界共同发布了“培育壮大无人配送行业倡议书”,建议进一步完善无人配送产品标准体系,凝聚行业共识。可以说,深化业内交流合作,是培育壮大无人配送的必由之路。
推进无人配送,用户态度待更新。突发的疫情,瞬间拉近了用户与无人配送之间的距离,但大多数人对此还不熟悉。许多人对于无人配送的认识还存有误区,认为机器可以完全替代人工,但实际上配送机器人技术只是一种辅助人类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手段。无人配送行业能否迎来新发展,用户态度改变很重要,唯有科学认识机器人的正确价值,才能形成正确的使用习惯。这显然需要科普教育的帮助,让用户更好享受无人配送的科技红利。
能否把暂时的“权宜之计”演变为发展壮大的持久动力,这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坚持以实际需求引领无人配送的前进方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