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联智库
作者:贾艺超,原文标题《大票零担新玩法,安能推共生计划,专线的春天来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仅供参考
自3月份复工以来,快运领域的头部玩家们动作频频,前有“价格战”、云招商,后有安能、顺丰接连发布新大票零担产品。一定程度上,“黑天鹅”事件促进了行业资源的重新分配,快运企业边界正逐渐突破。 全网快运本来便是从专线的基础上诞生的,只不过切走了一块适合快速标准化、产品化的小票市场。当前头部快运企业的创始人们,多数都有着专线的基因,对他们而言,大票零担也是较为熟悉的领域。因此,这些快运企业推出大票零担产品,与其说是突破边界,不如说是产品回归。 而这个过程中,大票零担运营的主体专线企业该何去何从?安能提出了一个“共生共赢”的概念。 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因遭受疫情打击,第一季度国内就有超过46万家企业倒闭。随着疫情蔓延到全球,制造业受到较为长期的影响。而供应链的传导作用下,这种影响一定会向下游传递到物流行业,中小企业先是面临复工难题,复工后又面临订单难以恢复的困境。 这应该是中小物流企业经历的最难过的一个春天。 每天一睁眼,就面临着成本的支出,运营成本、低产值与回款周期的持续拖累下,企业现金流吃紧。这是广大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尤其是有些企业现金流算的很紧,根本经不起长达几个月回款周期的顺延。”不少物流人表示。 过去,由于物流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公路运输的核心力量专线领域而言,基本都是从“夫妻老婆店”发展起来的。受制于资金、同质化竞争、业务边界、人才等因素,专线企业的规模瓶颈很难突破。 如今,市场正加速整合,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只是一方面。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市场就已经有明显的产能出清的信号。据业内人士透露,去年一年,上海专线就消失了20%左右。而随着国家对物流合规化的要求,对发票、物流园区用地、员工社保等方面的管控越来越严,这无疑将进一步压缩专线企业的生存空间。由此来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专线行业的发展趋势,而是加速了产能出清。 进入去产能周期的行业,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如何淘汰竞争对手让自己成为“剩者”,是大多数物流老板苦思冥想的事情。可以看到,过去的几年无论是联盟还是融入平台,专线企业自发地寻找着组织。 此前,安能董事长王拥军在“运联2020:趋势与预测”大会上分析道:“中国3000多家上市公司里,利润低于2亿元的就有2200家,绝大部分企业就几千万元的年利润。而物流行业经过10-20年的奋斗,沉淀出了一大部分年收入在2—3亿元的腰部企业,他们本身其实并不差,只不过需要’穿上新衣服’,再有点‘新增长’。” 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如今的重重困境下,专线企业路在何方? 2014年前后,专线领域兴起联盟之风。专线企业自发地探索自救道路,进行了园区模式、同线路整合、落货模式等诸多尝试,然而,成功者寥寥无几。 直到2018年前后,诸如德坤、聚盟、三志、运派等,通过线路、区域网、园区等整合方式验证市场,组建大票零担平台,才引起投资者对专线领域的关注。 从历史投资案例中可以看到,大额的资本更偏向于流向平台。虽然传统物流企业务实、扎实、有利润,但从中看不到增长,也看不清明天;而平台型商业模式,让资本看到了希望。 今年年初,安能、顺丰快运分别拿到了3 亿美元级别的筹码;而后两家企业又纷纷推出大票零担产品,此时不少专线企业已经产生了危机感。 从成本的逻辑来看,根据专线与网络不同的运营模式,其价格竞争为“干线+配送”的竞争。小票零担与大票零担的公斤段界限位于300kg前后,这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专线与全网快运的价格拐点。而随着全网快运规模成长带来的边际效益,其具备将这一公斤段逐渐上探的可能,再从专线手中切出一块市场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此前平台模式风生水起时,王拥军也曾阐述过平台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说这个一定要打败那个,而是大家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平台有平台的逻辑,物流企业有物流企业的逻辑。” 因此,安能推出“专线共生计划”,优选中国1000条专线,共同推动业务深度合作,共同掘金大票零担及整车市场。可以看出,安能的本意不在价格屠杀,而是着力推动平台的演化。 一方面,安能作为快运领域加盟模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多年发展,从成长速度、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验证了这种平台模式的可行性。 而另一方面,平台型企业的演进过程中,也需要将传统物流企业接地气的部分,与平台有增长的商业模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增长、有未来,同时也是懂客户、懂运营的商业组织模型。 如今,当市面上的钱没有那么充足,货源进一步压缩中小专线企业生存空间时,或许也到了一个资源重新分配的契机。安能的“专线共生计划”也为中小专线企业的融合提供了一种选择。
正如上文所说,从成本的逻辑上来看,全网快运具备向大票零担渗透的可能。但从往年快运企业基于淡季填仓逻辑下,与专线进行的市场竞争来看,收效甚微。受益于专线灵活性强、成本低、时效快、破损低等优点,大票零担的货源大部分还是掌握在专线手中。
但我们也会发现,二者来回的拉扯中,专线的单车票量逐渐下降。这意味着专线的配载空间越来越小,并将直接影响企业利润。
安能和顺丰快运等巨头对大票零担市场的切入,对于专线来说也许是一个转机。尤其是当安能开放“专线共生计划”后,专线企业可以“与大象共舞”。
安能官方对外的相关宣传中显示,其将向专线提供销售服务,提高货源规模;提供每月双结算服务,缩短账期,减少垫资;提供金融贷款业务,拓宽融资渠道,助力发展。
这一过程中,网络与专线共同打造出几个核心能力:
一是产品结构。快运网络释放前端揽货能力,可以优化专线的客户结构。安能全国网点用户数已达22000家。如果将这些网点开放给专线作为销售端,那么将带来专线业务规模很大量级的提升。另一方面,快运网络将大票零担加入产品体系之后,对专线来说也有了一个公斤段的弹性,专线以及网点可以用优势的产品组合、灵活的定价来获取市场。
二是成本结构。产品体系丰富后,专线也将具备更大的配载空间,从而进一步提升利润率。另外,虽然目前大部分网络都能覆盖全国,但是并不能全部实现点点直达,多次中转带来的是成本高、时效慢、破损率高。而随着专线的融入,专线在优势线路范围内,承接网络型企业的货物,不仅能充实自己的货源,获得额外收益,而且能帮助网络拉直线路,降低破损,进而大幅度降低线路中转的成本。这对于网络和专线来说,是共赢之举。
三是运营效率。产品结构、线路拉直,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服务质量与利润率。而随着专线货物的流入,货量规模的提升也将进一步助力企业在车线、场地、人效等方面挤出更多成本空间。因此,回过头来再理解安能2019年一直强调的企业目标——“每年多降低一分钱”,当一分钱放大到庞大的体量中,对应的也是亿元级别的利润。而这种能力也将使得安能面临“价格战”等市场竞争时,更具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