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改革开放40年来物流业的成就,供应链源头农产品产地仓储系统的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建设标准和运行效率都差距较大。“物流先行”理念一直没有在源头物流基础网络构建中得到重视并落实,成为阻碍农产品上行、影响农民收入提升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产地仓储系统重塑的政策背景入手,阐述了我国农产品产地仓储的现状,分析了气调储存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最后从设施类型与运营主体两方面对智慧气调库精准建设提出建议。
产地仓储系统重塑的政策背景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为促进农村农业建设与发展,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要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产地建设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设施,鼓励企业在县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
要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推进提速降费。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
要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要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要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2020年1月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拟组织建立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储备库。
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0年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根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分为四级:
1、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以北京市、天津市等4个直辖市,大连、青岛等5个计划单列市,石家庄、长春等27个省会城市以及浙江舟山水产品产地市场、四川彭州蔬菜产地市场等国家级专业产地市场所在城市,河北廊坊、山东寿光、海南三亚等重要“菜篮子”产品集散城市,建设100个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以企业主体及社会资本投资为主,中央投资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且每个控制在3000万元以内。
2、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
在我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蔬菜、水果、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大县(市区)中选择300个进行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每个中央投资控制在2000万元以内。
3、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蔬菜、水果、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大县(市、区)优先选择产业基础好、市场条件优、建设积极性高的2000个乡镇,重点在遴选出的300个生产大县实施。
4、村级仓储保鲜设施
以上述遴选出的2000个乡镇为重点,选择10万个村开展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建设,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供销社等实施主体。
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与村级仓储保鲜设施,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和政府投资为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给与适当补助和贴息支持。
产地仓储系统的现状
1、与流通领域差距巨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曾经“重生产轻流通”的发展策略得以彻底改变,尤其伴随“互联网+物流”时代的到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全社会物流系统建设依然存在结构性失衡,首先表现为通道建设强,节点建设弱;其次在节点建设中,通用库过剩,专业库不足;第三从技术应用方面看,无人仓过热,机械化及半机械化被轻视;第四从供应链全流程看,农村产地源头的基础设施投资与技术研发,远远落后于流通领域,特别是一些贫困山区差距更大。
2、基层建设成本压力大
仓储最基本的作用是“蓄水池”,调丰补欠。但在我国广大乡村,种植户多且分散,大多数种植户的种植面积较少、产量低,而果蔬农产品对物流设施温湿度条件的要求远高于其他产品,设施投资成本太高,种植户个体无法承受。
源头仓储设施的不足,使得那些最缺乏成本分担能力的农民兄弟承担着最大的风险,每年都会出现“果(菜)贱伤农”的事件。
3、现有设施单体规模小,功能单一
以水果为例,近年来大量小微水果种植户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高品质果通过朋友圈销售,普通果(果农称之为“大通货”)则通过当地果库渠道卖给外地批发客商(这里不包括偏远山区)。
收获季,高品质果通常短时期内快递量巨大,一些快递公司会直接上门服务拉货。如有剩余,大多数果农只能将水果暂存在自家走廊、地窖等阴凉处。
在一些主要产区,最大量的普通果进入果库渠道,例如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属于全国的苹果大县,周边乡镇都有较为现代化的冷储果库,可以存几百吨到几千吨的苹果。
果库有标准化的黑色储存箱,装好后,由果农自己运送到附近3-5km范围内的果库冷储。果库按斤收取储存费。
果库渠道的销售模式是外地客商直接到果库收苹果,看上某一户的苹果后,果库老板电话告知果农价格,果农同意则客商即可收走这家苹果,钱款一般付给果库老板,扣除仓储及相关费用后,剩余钱款归果农。
气调储存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收后仍然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存在一定的呼吸作用。通过调节其储存环境中的温度和气体成分(如氧气、二氧化碳气、乙烯等),从而降低其呼吸强度,延长其储存期,这种方法叫气调储存。
呼吸强度大的农产品不易储存,例如草莓、蘑菇,呼吸强度低的易储存,例如洋葱、大蒜。
农产品储存是一门科学。因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18℃),气调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的浓度调节到适量值,呼吸的抑制作用增强,储存期就可以延长。如果气调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的浓度调节不合适,就会发生二氧化碳中毒或低氧发酵作用,果蔬等就会腐烂变质。
气调库的气密性是关键技术。气调库的观察窗、气密门、保温材料及其与地面的连接方式对库体的气密性影响巨大。因此,空气压力平衡袋、安全阀等是气调库运行的必要保障技术。此外,还需要加湿、吸氧、制氮、除二氧化碳、除乙烯等自动分析控制技术。
目前,我国气调库气密技术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但在调节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建设后的运营方面则存在较大差距,社会成本高、空间价值率低,农产品增值不突出,而这本质是供应链成本分摊和利益分配的经典问题。现实工作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供应链,供应链是不可复制的,但每一条供应链都是一些基本要素的因时因地组合,因而本文建议“十四五”时期,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产地仓储供应链系统重塑,应以精准建设智慧气调库为驱动。
精准建设智慧气调库的两点建议
智慧气调库的“智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仓容可以随农户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二是功能不仅可以依据销售预测或订单,让果蔬分期分批成熟,使得送达消费者的果蔬新鲜得像刚采摘的一样,还能够依据大数据建立分产区、分农户、分地块的果蔬品质图谱,为科学种植提供信息支持。因此,从设施类型与运营主体两方面对智慧气调库精准建设提出建议。
1、设施类型方面
从乡村生产力水平及家庭作业规模来看,我国农村农业种植分散,单户规模小的局面还会持续较长时期。这样不仅使得单户产量会有较大的偏差,还会由于各户种植技术不同,导致品质有明显差异,这也给气调库集中收储时的分级分类带来巨大的困难。
因此,乡村产地气调库建设适宜采用“库中库”模式,设计为成组化的单元式气调仓,实现仓容智慧调节。即,仓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这类似于目前城市中流行的迷你仓,在一个大的仓储空间里分割出若干小仓库。仓容的最小仓容建议参考集装单元尺寸,例如,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香蕉培育器,就是把气调库按箱式卡车的箱容分割成可分别调节氧气和温湿度的培育室,让香蕉根据上市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成熟,每次运输正好装满一车。
2、运营主体方面
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一方面是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更是要进一步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的基地保障水平。也可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能否把农民从“将收成转成收入”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安心提高种植水平,而储存、筛选、分级、包装、分销等活动由更专业的组织去完成。
这是一场革命,重塑一个分工合理,保证农户、经销商、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食品供应链系统。
根据我国现状,就三种模式提出建议:
一是以合作社为核心模式。合作社作为供应链核心,不仅建设气调仓库为果农储存、代销水果,更重要的任务是把一只简单的水果变成一个名牌商品。
二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模式。例如,规模大品质优的种植户、食品加工企业或供销合作社组织,他们负责仓储设施的建设,以及果蔬的收、储、销售、加工,尤其在果蔬丰收的时候,进行深度加工,创新价值,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三是以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平台+物流”企业为核心模式。这类企业目前是唯一在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区域性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和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四级短板建设项目中,拥有独特网络覆盖优势的,他们通常具有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双重优势,对气调库等基础设施的供求了解更加系统全面,而且这类企业的系统化运作能力强、资金雄厚,抗风险能力强。
来源:中物联冷链委